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明藏主

标题包含
送明藏主
门内天地阔,门外山水长。 一句未脱口,遍界是冰霜。 寒光夺夜月,鬼神不敢当。 本来清浄性,胸中无留藏。 拾得是我弟,寒山是我兄。 明朝相随去,一锡兼一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珙(1286年-1363年),俗名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又号云谷老人。他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被誉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释如珙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门前视野开阔,门外有山水相伴。 一句话还没说出口,就已经感受到了世界的寒冷。 寒冷的月光照亮黑夜,连鬼神都不敢靠近。 我本来的清净本性,心中没有任何保留和隐藏。 拾得是我的弟弟,寒山是我的哥哥。 明天就一起去,带着我们的行李一起走。
去完善
释义
1. 明藏主:佛教术语,指从事佛经雕版印刷的僧人。 2. 如珙:即石如珙,宋代高僧,字子岩,号希琏,俗家姓陈氏。 3. 门内:禅宗语,比喻修行内部境界。 4. 句:这里指教义或禅机。 5. 口:开口言说。 6. 遍界:周遍世界。 7. 冰霜:严寒。 8. 鬼神:泛指精怪。 9. 当:抵挡。 10. 本然:天然本性的状态。 11. 清浄性:佛教用语,指摆脱尘垢的洁净之心。 12. 拾得:唐代著名的诗僧,以机锋锐利著称。 13. 寒山:唐代著名诗僧,与拾得并称“二贤”。 14. 一锡兼一瓶:意谓出家修行,行脚天下。锡,僧人出行时的拐杖;瓶,僧人行走时携带的水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明藏主”为题,诗意地描绘了禅意人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明藏主之间深厚情谊。首联开门见山,以“门内天地阔,门外山水长”展示出禅宗修炼场所的独特境界,世界广阔而深远;颔联中的“一句未脱口,遍界是冰霜”,则揭示出佛家禅机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不轻言的真理,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颈联中的“寒光夺夜月,鬼神不敢当”,描述了高洁的心志和对信念坚定的勇气,展现出超然物外的气概。接着,作者用“本来清浄性,胸中无留藏”表达出世人的本质乃是纯净无染、本自具足,只要心灵洁净,自然能消除贪嗔痴三毒,达到清凉寂静的境界。 接下来,诗人在尾联“拾得是我弟,寒山是我兄。明朝相随去,一锡兼一瓶”中写道:他与拾得和寒山二位僧人为同道中人,彼此关系如同兄弟,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一同云游四海,陪伴他们的只有手中的禅杖与乞食的饭碗。以此暗示朋友之间的情深义重,未来生活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只要有真诚挚友相伴,便能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明藏主》这首古诗出自于宋代诗人释如珙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宋朝时期。 释如珙(约1150-1228年),字淳夫,号西岩,福建省宁德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诗僧、书画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变幻,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成为许多人寻求慰藉的途径。 释如珙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交情,共同探讨佛学和文学。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哲理,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送明藏主》这首诗中,释如珙表达了送别友人明藏主的感慨之情。明藏主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即将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去远方传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