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冯行之双溪书房

标题包含
题冯行之双溪书房
鴈峰之水蒸若湘,虎城之水贡若章。 双水朝宗气浩浩,诸生读书声琅琅。 葛溪支派小双水,冯君领会水之理。 东西决流二本非,左右逢原两端是。 开窗观澜参浴沂,涵泳无往非圣涯。 水哉水哉不尽意,归欤归欤有余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雁峰的山泉水像湘江一样蒸腾,虎城的水贡奉如同华章。两水汇流,气势浩大,学生们朗朗读书声不断。葛溪的支流形成了双水,冯君理解了水的道理。从东到西决流的两种水流其实都不是,而左右逢原的两端才是真谛。打开窗户看那观澜沐浴,沉浸其中就如同圣人所追求的境地。水的奥秘呀,难以完全领会;还是回到自己的地方,仍有值得请教的老师。
去完善
释义
1. 雁峰:地名,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2. 蒸湘:湖南境内两条河流,分别是蒸水和湘水,此处用来比喻冯行之双溪书房所在的地方环境优美。 3. 虎城:地名,位于湖南省永州市。 4. 贡章:指贡水与章水的汇流处,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这里用来形容双溪书房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 5. 双水朝宗:指两条河流汇合在一起。 6. 琅琅: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7. 葛溪:水名,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8. 支派:分支的水流。 9. 小双水:指葛溪的支流。 10. 领会:领悟,理解。 11. 东西决流:指水流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流动。 12. 圣涯:形容学问的深奥。 13. 浴沂:指在沂水边洗澡,这里用来形容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14. 涵泳:指在水中游泳,这里用来形容在学习中不断探索的精神。 15. 归欤:表示想要回家的想法。 16. 余师:指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的其他老师,如生活经验、人生哲理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冯行之双溪书房》,描绘了双溪书房周边的美景以及寓意深厚的地理布局。首先,诗人提到雁峰和虎城两地的清水如同湘江与章水一样浓郁,象征着学问的渊博和高尚。接着,描述了双溪书房周围的水气势浩大,学子们在此琅琅读书,十分和谐。然后,点明了冯君领悟到水的哲理,即两种水流虽然各自分流但终会交汇,如孔子之教,似江河入海,最终归于大道。 在书房中,开窗就可观看到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在提醒人们沐浴心灵,品味圣贤之道。同时,诗中“水哉水哉”表达了对水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最后,诗人以“归欤归欤”表达了在这座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房中,他仍有许多要学习的知识,暗含了学无止境、谦虚好学的思想。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富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冯行之双溪书房》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曾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正值南宋王朝与金国对峙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曾丰正值壮年,曾任江西吉州司户参军,后因战乱避难于南雄州。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际遇感慨良多。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南宋淳熙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金国屡次南下侵扰,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背景下,曾丰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