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陈宣干至晐

标题包含
陈宣干至晐
十年无事书生病,一日谈兵志士忙。 虏退便收前印绶,秋来仍著战衣裳。 天寒白兆腥风起,月黑黄陂燐火光。 试问蕲州陈大著,几多流血浸沙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平静了十年的书生生活突然忙碌起来,因为战争的需要而激情澎湃。收复失地之后,便把军事职务交出去,就像秋天来了就穿起战衣一般自然。天空寒冷,月色昏暗,风声猎猎,战场上的磷火映照出危险的信号。想知道当时的蕲州知府陈大著,是否了解有多少英雄热血洒在了这片沙场上?
去完善
释义
1. 陈宣干:指陈宣干,南宋时的一位将领。 2. 晐:这里指统帅军队。 3. 十年无事书生病:意指作者因为长期的文人生活而生病。 4. 一日谈兵志士忙:突然有一天谈论起战争,有志之士变得忙碌起来。 5. 虏退便收前印绶:敌人撤退后就收起了之前的印绶,表示不再做官。 6. 秋来仍著战衣裳:秋天来临的时候依然穿着战衣。 7. 天寒白兆腥风起:天气寒冷,白兆山一带的腥风刮起。 8. 月黑黄陂燐火光:月亮被乌云遮蔽,黄陂地区磷火闪烁。 9. 试问蕲州陈大著:请问蕲州的陈宣干大人。 10. 几多流血浸沙场:有多少血流淌在战场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好友、蕲州人陈宣干,身兼学者与军人的双重身份,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家国情怀。诗人以“十年无事书生病”开篇,以陈宣干的文人身份起笔,暗含其对战争的不满和忧虑。接着诗人以“一日谈兵志士忙”揭示陈宣干的军人使命和豪情壮志。诗人描述陈宣干“虏退便收前印绶,秋来仍著战衣裳”,展示了他既勤于军事又关注民生的一面,表达了他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责任感。“天寒白兆腥风起,月黑黄陂燐火光”两句则是以寒冷的战场为背景,凸显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结尾的设问句“试问蕲州陈大著,几多流血浸沙场”,表现出诗人对牺牲者的哀痛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整首诗表达出诗人对陈宣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抗战英雄的深深哀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陈宣干至晐》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朝廷内外交困、政局动荡的时期,党争不断,国力逐渐衰弱。 诗人项安世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经担任过江西宪司等职,后因反对权臣韩侂胄而被贬谪。这首诗中的“陈宣干至晐”是指当时的一位名叫陈宣干的官员,他因刚正不阿、廉洁奉公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在这首诗中,项安世通过对陈宣干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以及同僚们的期许。他希望在这个时代中,能够有更多的像陈宣干一样的官员,坚守信念,为民谋福,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