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子镇承议同年宰清源
愿君安虑宰清源,已雪南闽大狱冤。
勿叹割鸡犹屈刃,当知容驷可高门。
解舟兰水春沙浅,税鞅榆关夏木繁。
所得最多公谊在,他年富贵岂须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你内心平静地处理事情的源头,为南方闽地的冤案洗清罪名。
不要因小事而纠结,要知道宽容才能展现出你的气度。
解开船缆在兰水的春天里航行,岸边沙滩浅浅;系上马匹在榆关的夏天里休息,树木郁郁葱葱。
最重要的事是为公众谋求公平和正义,至于未来的荣华富贵又何必在意。
去完善
释义
1. 范子镇:诗人好友,曾任承议郎。
2. 安虑:安心考虑,从容处理的意思。
3. 清源:古县名,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附近。
4. 南闽:指福建地区。
5. 大狱冤:重大案件的冤情。
6. 割鸡:古代指处理小案件。出自成语“割鸡焉用牛刀”,这里反用其意,表示治理清源重任在肩。
7. 屈刃:引申为治理地方困难重重。
8. 容驷:古代指治理有方,道路宽平,能容纳四匹马并驾齐驱。
9. 高门:大户人家。
10. 兰水:古代河流名,位于福建一带。
11. 春沙浅:描述春天时河床上的沙子显得较为浅薄。
12. 税鞅榆关:税收管理榆关地区的意思。
13. 夏木繁:夏季草木茂盛的景象。
14. 公谊:公正的道义。
15. 他年:未来某一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韦骧写给他的朋友范子镇承议的临别赠言。诗中表达出对朋友的鼓励和期望。诗人首先祝愿范子镇能在清源这个地区担任地方长官时能够平安处理政务,为百姓谋求福祉,化解冤屈。接着诗人用两个比喻来形容范子镇的才能:虽然处理小事情像割鸡那样游刃有余,但终究要成为治理一州之地的大器;其胸怀如能容纳四马的大车,必定会宏图大展。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送别时的场景:春天的兰水边,船儿缓缓驶离,河边的沙滩显得分外宁静;夏日的榆关外,树木郁郁葱葱,一派繁华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他未来成就的期许:只要范子镇在任内为公为民,将来自然会获得功名利禄,而这些东西又何必过多计较呢?整首诗以平和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关爱和鼓励,同时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范子镇承议同年宰清源》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创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北宋仁宗年间,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诗人在此期间写下了许多作品。
韦骧(1036-1103),字子骏,南宋初年著名文人,时任京官,负责朝廷礼仪、教育和军事等事务。他在文学、史学和政治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当时享有盛誉。然而,韦骧的个人经历颇为坎坷,他在官场曾遭到排挤,后因忧国忧民之心表现过于明显而遭贬谪。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和时代密切相关。当时,韦骧的朋友范子镇承议被任命为清源知县,即将赴任。作为朋友,韦骧在送别时表达了对范子镇承议的鼓励和期待。诗人以送别的诗句,回顾了他们两人在官场上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各自的理想和抱负。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士人风范和儒家政治理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