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水云诗卷
汴堤杨柳摇春风,翠华南幸紫禁空。雕栏玉砌明月冷,羽人规作神仙宫。苏堤杨柳飘晴雪,又见紫鸾催驾发。沉香亭北莺乱啼,金殿又成诸佛刹。东南王气一旦终,乾坤四海今会同。兴亡成败自有数,不由人力由天公。二龙南翔一龙北,凤只鸾孤重铩翮。南龙苦热北龙寒,鸾凤欲飞飞不得。周原禾黍秋离离,含光草色春萋萋。露盘应拆声动地,金铜仙人空泪垂。来今往古知几代,嬴颠刘蹶浮云改。□平抵掌笑不言,会见桑田变沧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汴河堤岸的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皇帝去往南方的翠华仪仗使紫禁城中显得空旷无物。华丽的宫殿、冰冷的玉石台阶、月光下的雕刻栏杆,如同天宫仙境般的存在,让人感叹不已。
西湖边的苏堤上,杨柳依依,好似晴天里飘落的白雪;很快,又看到祥鸾引路的车驾准备启程。当车驾来到沉香亭北侧时,传来了黄莺的喧闹鸣叫,那宏大的金殿似乎再度成为了佛门胜地。
东南一带的王气逐渐消退,四海之内现如今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兴衰成败原本就是定数,并不取决于人力所能决定的事务。
二条巨龙分别朝南北方向飞翔,凤凰和鸾鸟虽然想跟随它们一同腾飞,却不得不因单薄的力量而重新降落下来。南方的巨龙苦于炎热,北方的巨龙却承受着严寒,鸾鸟和凤凰渴望展翅高飞,却始终难以实现。
周代的田野中长满了禾苗和黍米,含光草在春天的气息中茂盛生长。露盘中的珍宝应声落地,青铜铸造的神仙雕像也只能默默流泪。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从秦末汉初,到唐代兴衰,王朝起落如同浮云变幻。平静的以手抚掌,微笑着看待这一切,将会见到陆地变为海洋的神奇变化。
去完善
释义
1. 汴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的堤岸。
2. 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装饰的旗子,这里借指皇帝车驾。
3. 紫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4. 沉香亭:唐朝时期皇宫中的亭子。
5. 二龙南翔一龙北:喻指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的局面。
6. 周原:古代周朝的发祥地,位于今陕西宝鸡附近。
7. 禾黍:庄稼,这里主要指禾苗。
8. 含光:秦岭支脉,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南。
9. 金铜仙人:指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金铜仙人像,用来承露,后移至魏明帝时洛阳故宫。
10. 嬴颠刘蹶:比喻国家兴衰更替。嬴颠,指秦朝灭亡;刘蹶,指汉朝兴起。
11. □平:即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去完善
赏析
《题汪水云诗卷》聂守真赏析:
本诗以汴堤、苏堤等地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对古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兴亡盛衰。诗人借汪水云的诗卷,传达了“兴亡成败自有数,不由人力由天公”的哲理思想。全诗形象生动,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汪水云诗卷》是聂守真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聂守真的生平事迹来看,他曾在南宋末年担任过官职,因此推测这首诗可能作于那个时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诗人聂守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担忧。
聂守真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疆,而国内政治腐败,民众疾苦。面对这样的现实,聂守真忧国忧民,渴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重现繁荣。他在诗歌中以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聂守真在诗中提到了“汪水云”,这可能是指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汪元量。汪元量曾担任南宋末年的宫廷乐师,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衰落。他的诗歌作品中,许多都表达了对此时局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聂守真在题咏汪元量的诗卷时,或许是想通过赞扬汪元量的作品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