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
汴水汤汤,维舟中央。
其去也茫茫,其来也茫茫。
与其济兮,焉知古之人不同舟而乐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汴水湍急,停泊于中间地带。离开是迷茫,归来亦迷茫。与众人共渡,谁知古人并不因不共舟而感到快乐安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舟:这里指一艘独自航行的小船。
2. 汴水: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流经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3. 汤汤:水流大的样子。
4. 维舟:停船。
5.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6. 济:过河,渡过。
7. 焉知:怎知道。
8. 古之人:古代的人。
9. 同舟而乐康:同乘一条船而感到快乐和安康。
去完善
赏析
《孤舟》这首诗,以“汴水汤汤”起兴,描绘了一幅画面:宽阔的汴河上,一艘小船孤独地停泊在中央。诗人通过视觉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同时,这个画面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旅程,就像这条河一样,看似平静,实则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点明主题:无论是离去还是归来,前路都充满了迷茫。这句诗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人生命运的隐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显得愈发深沉。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悲观的情绪之中。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他提出了一个积极的思考:也许古人们也曾在这条河上经历了相似的困境,但他们依然找到了快乐和安康。这里,诗人以一种乐观的心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孤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应具备的坚韧与乐观。这种情感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流淌,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初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兴起。然而,这种盛世景象并没有使诗人感到满足,反而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忧郁。
张咏在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他为人正直,直言敢谏,因此在官场屡遭排挤。这首《孤舟》正是他在官场受挫后,抒发自己孤独心境的作品。
在诗中,张咏以“孤舟”自喻,表达了他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助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渴望找到一位知己,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但又感叹世道艰难,知音难觅。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和无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