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一冬祇辨作严寒,剪水飞花事竟难。
闭户不知春意动,扑窗忽觉雨声干。
颇闻万事正云集,何处一蓑如画看。
但喜畦蔬得苏醒,从今小摘有余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只带来严寒,雪花飘散却无法成诗。
闭门家中不觉春意已生,窗户忽然被雨滴敲醒。
听闻万事忙碌如云涌,何时能在画中一睹披蓑之人?
欣喜的是蔬菜渐渐苏醒,从此小摘也有无尽欢愉。
去完善
释义
1. 一冬:整个冬天。
2. 祇辨:仅能辨别。
3. 严寒:极度寒冷的天气。
4. 剪水飞花:这里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
5. 事竟难:事情最终难以实现。
6. 闭户:闭门不出。
7. 春意动:春天的气息开始出现。
8. 扑窗:雪花拍打窗户的声音。
9. 雨声干:形容雪落在窗户上的声音。
10. 万事正云集:指各种事物正在聚集。
11. 一蓑:一身蓑衣,指穿着蓑衣的人。
12. 畦蔬:种植在菜地里的蔬菜。
13. 苏醒:指植物开始生长。
14. 小摘:摘取少量的蔬菜。
15. 余欢:未尽的欢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雪景。首联表达了冬天严寒的特点,而“剪水飞花”则生动地描述了雪花在空中飘舞的景象。颔联通过闭户、扑窗的细节,表现出作者对外界变化的关注与欣喜。颈联则转向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象的期盼。尾联则通过田地里的蔬菜得以苏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整首诗以春雪为引子,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展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乐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雪》是宋代诗人牟巘创作的一首描绘春雪景象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具体年份不详。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的朝代更迭阶段,金朝逐渐衰落,而新兴的元朝正逐步崛起。
在这个特殊时期,牟巘的个人命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但因时代变迁,家道中落。他曾尝试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屡试不中,最终在年近五十时才考中进士。然而,他并未因此得到重用,而是被任命为地方官吏,远离政治中心。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赞美。
在《春雪》这首诗中,牟巘通过对春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诗中写到:“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百姓苦难的担忧。同时,他也借春雪之景,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总的来说,《春雪》这首诗是在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交织中诞生的,它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