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

标题包含
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
晚雨冥蒙洗瘴尘,断云遮月尚鳞鳞。 影涵涨浦摇金镜,光动天街碾玉轮。 村市更无沽酒客,小楼时见卷帘人。 不须辛苦琼台上,展席移觞近水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光,字泰发,号转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李光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职。在任期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暮雨纷纷涤净污浊,云层掩映月亮依稀可见。 水中倒影晃动如明镜,月光洒落街头如白玉滚过。 村落里没有买酒的客人,小楼上不时看见卷起帘子的人。 不必去那美玉砌成的琼台,在河边铺席设宴一样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晚雨:傍晚时分下的雨。 2. 冥蒙:昏暗不明的样子。 3. 瘴尘:因潮湿而产生的雾气。 4. 断云:分散的云。 5. 鳞鳞:形容云的形状像鱼鳞一样排列。 6. 影涵:倒影含映。 7. 涨浦:江边的浅滩。 8. 金镜:比喻明亮的月亮。 9. 天街:天上的街道,这里指天空。 10. 碾玉轮:指月亮在天空中缓缓移动。 11. 村市:乡村集市。 12. 沽酒:买酒。 13. 小楼:低层楼房。 14. 卷帘:放下窗帘。 15. 琼台: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16. 展席:铺开坐垫。 17. 移觞:举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过后,八月十六的江边的夜景,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首先,“晚雨冥蒙洗瘴尘,断云遮月尚鳞鳞”两句,点明了夜晚的气氛,虽然天空还留有薄云,但雨后的空气清新,月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朦胧美的感觉。接下来,“影涵涨浦摇金镜,光动天街碾玉轮”则进一步描述了江水、街道在月光映照下的景象,使整个环境显得生动而充满活力。 至于诗中的“村市更无沽酒客,小楼时见卷帘人”,表达了诗人在赏月的同时,注意到周围环境的静谧与平凡人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关注民间百姓生活的情怀。最后,“不须辛苦琼台上,展席移觞近水滨”则表明了诗人赏月并不追求富丽堂皇的环境,更愿意选择亲近自然、平易近人的地方。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传达了其亲近民生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是南宋诗人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李光在知州任上,身处江湖之远,仍忧国忧民,关注时政。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和战问题成为焦点,朝廷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光正值晚年,他已经历了宦海沉浮,人生际遇多舛。他曾担任宋朝的尚书、侍郎等职,但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秦桧,被贬谪至地方。尽管身处逆境,李光始终坚守气节,关心民生疾苦,提倡务实治国之道。 在这首诗中,李光以江边的月亮为引子,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通过对江月的描绘,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以及他在这个时代中所承担的历史责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