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纳凉
茅庵西畔小池东,乌鹊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无野店,不知此处有清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茅屋旁边的小池塘东边,乌鸦和喜鹊藏在柳荫里。
沙滩和山丘上没有乡村小店,不知道这里有无尽的风。
去完善
释义
茅庵:茅草盖的寺庙或房子。
西畔:西边。
乌鹊:乌鸦和喜鹊。
藏身:隐藏身体。
柳影:柳树的影子。
沙岸:沙滩上的岸边。
山坡:山的坡地。
野店:野外的小旅店或小饭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立夏时节的一处田园风光。首先诗人通过“茅庵”和“乌鹊”等词构建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然后通过“小池东”“柳影中”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通过对“沙岸山坡无野店”这一细节的描述,表达了此地人迹罕至的清幽。最后,诗人以“不知此处有清风”收尾,含蓄地暗示了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然的恩赐——凉爽的清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立夏日纳凉》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李光的杰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248年(南宋淳祐八年)的夏天,时值立夏时节。
李光(1147-1211)是南宋中期的文人政治家和诗人,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曾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挫折,甚至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至外郡。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政治热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在炎炎夏日里,他创作了这首诗,抒发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忧国忧民之心。
这首诗创作的年代,正值南宋中期,虽然国家表面上看似繁荣,但内部矛盾重重,边疆问题严重。政治上党争激烈,军事上面对金人的威胁,经济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李光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诗歌。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