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烟笼
十里烟笼一径分,故人迢递久离群。白云明月皆由我,
北邙坡上青松下,尽是锵金佩玉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十里的烟雾笼罩下,有一条小径将我们分开,老友之间相隔遥远,已经很久没有相聚了。白云和明月都是我所拥有的,那北邙山上的青色松树下,到处都是身着华服、佩戴美玉的人们的坟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里烟笼:形容烟雾笼罩的范围很广。
2. 一径分:一条小路分开两边。
3. 故人:旧交,老朋友。
4. 迢递:遥远的样子。
5. 久离群:长时间离开人群。
6. 白云明月:指自然景物。
7. 北邙:即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郊,是古代墓葬区。
8. 坡上:指山坡上。
9. 青松下:指松树下的草地。
10. 锵金佩玉:形容坟前的装饰品闪闪发光,富有华贵之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而悲凉的景象:一条小径将烟雾笼罩的十里山林分隔开来,作者与故人之间相隔遥远,似乎无法再次相聚。整首诗以“白云明月皆由我”的意境呈现了作者的心境——自由、孤独且带着几分哀伤。最后两句则描写了在寒冷的北邙坡上,那些青松之下的坟墓里埋葬着曾经的达官贵人,他们生前佩戴着华丽的金玉,死后却化为了泥土。这或许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也揭示了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里烟笼》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徐夤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公元907年至960年之间,正值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徐夤曾历经世事沧桑,从一个小吏成为一代文豪,作品广受欢迎。他的诗歌创作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由于战乱不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江南地区却因地理优势相对较为安定,从而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驻足。徐夤正是在这个时期游历江南,亲眼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内心涌动着对太平盛世的憧憬之情,于是挥毫泼墨,创作出这首《十里烟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