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不管人间是与非,白云流水自相依。一瓢挂树傲时代, 客星辞得汉光武,却坐东江旧藓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夤(生卒年不详),字昭梦,又字仲房,号野狐泉人。五代时期福建闽县人。 他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著名文人,以文才横溢、诗名远播而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五代诗坛之宗匠”。 据史书记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无论人世间的是与非,白云与流水总是相互依存。一株挂在树上的葫芦瓢显得孤傲于世,那个曾经的过客星辰辞别了汉光武帝,在东湖边的老苔石上静坐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不管人间是与非:意思是不管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 2. 白云流水自相依:用白云流水比喻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3. 一瓢挂树傲时代:以《论语·雍也》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故事为例,表达了诗人在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风貌。 4. 客星辞得汉光武:据《史记·天官书》记载,楚南公曾预言刘邦为“客星入秦分,与天长夜,卒成功名”。这里用客星喻指诗人自己,表示辞别皇帝而选择隐退生活。 5. 却坐东江旧藓矶:意为退隐至东江(今江西省一带)一处长满苔藓的古老石头上,意味着远离纷扰的世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闲”为主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逍遥境界。诗人通过描绘白云、流水、瓢挂树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漠不关心,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歌中还提到了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字客星)辞别汉光武帝的故事,以此暗示诗人的隐逸之志。最后,诗人以“却坐东江旧藓矶”收尾,强调了自己远离纷扰、独享宁静的决心。整首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悠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概是在晚唐时期,也就是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在这个阶段,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阶段,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在这个时期,徐夤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此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一方面,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忠诚、孝顺等价值观;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也开始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人生的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对徐夤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