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岩

标题包含
灵岩
诸仙深窟宅,石门限尘寰。 空洞初不碍,风扉敞云关。 高广几何许,百夫可回环。 谁托遗迹在,溟蒙烟雾间。 羽驾此来往,朝贡想清班。 西风翠屏近,藤萝莫容攀。 因循再阅岁,建见亦以艰。 旧闻剑门好,形势摧夷蛮。 今兹固殊特,独冠江南山。 少陵惜未到,我语凭谁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神隐居之地,石门隔绝了尘世。 宽敞的空间,浮云之间敞开的风门。 这里有多大呢?百人都可以在其中来回环绕。 是谁遗留了这些古迹在这缥缈的烟雾之间? 神仙们的车驾在这里来来往往,估计他们是在向朝廷进贡吧。 西风吹过翠绿的山峰,藤蔓和葡萄不要乱爬。 岁月流转,这座山难以被找到。 古人说剑门关很好,地势险要可以抵御外敌。 现在这个地方真是独特啊,它在江南独占鳌头。 杜甫遗憾未能来到此地,我的话有谁能够理解呢?
去完善
释义
1. 灵岩:地名,此处指的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灵岩山。 2. 元勋:此处指的是伟大的成就或贡献。 3. 诸仙:众神仙。 4. 深窟宅:指幽深的洞穴。 5. 石门:此处的石门指的是通往仙境的门。 6. 尘寰:人世间。 7. 空洞:此处指的是洞穴内部的空旷空间。 8. 风扉:风吹动的门。 9. 云关:云雾笼罩的关口。 10. 高广:指山洞的高大宽敞。 11. 几何许:多少。 12. 百夫:形容很多人。 13. 回环:曲折环绕。 14. 遗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15. 溟蒙: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16. 羽驾:指神仙乘坐的飞行器。 17. 朝贡:向皇帝进献礼物。 18. 想:推测,估计。 19. 清班:指品行高洁的人。 20. 西风:秋风。 21. 翠屏:绿色的屏风。 22. 藤萝:指爬山虎等植物。 23. 因循:照旧,遵循。 24. 建见:建设性的意见。 25. 夷蛮: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26. 摧:击败。 27. 独冠:独一无二。 28. 江南山:长江以南的山。 29. 少陵:杜甫,他曾经写诗赞美过剑门关。 30. 惜:遗憾。 31. 到:到达。 32. 凭谁:依靠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灵岩的壮观景象和神秘气息。首联以“诸仙深窟宅”起笔,将灵岩比作神仙居住的地方,强调了其幽静与超脱尘世的特点。紧接着的颔联通过描绘“风扉敞云关”的形象,进一步展现出灵岩的神秘氛围。接下来的两联从空间的角度描绘了灵岩的高大、宽广以及云雾缭绕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它作为仙家遗迹的历史地位。颈联则设想了众仙人驾车往来于此的场景,以及藤萝环绕的清新自然之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杜甫未曾一游灵岩的遗憾,以及他试图凭借诗歌来传颂此地美景的愿望。整首诗歌给人以丰富而深邃的视觉体验,充分展现了诗人在创作中对古典诗词的独特理解和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岩》是明朝诗人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灵岩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灵岩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郑善夫身处科举功名无望、官场黑暗的现实环境中,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在这时游历各地名山大川,寻找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成化年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该时间段内郑善夫的人生际遇。他在科举之路上屡试不第,官场中又饱受排挤,内心的忧愤难以排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云游四海,寄情于山水之间。而这首《灵岩》正是他在游历过程中的产物,表达了他在游历中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成化年间,虽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科举制度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压抑和无奈。郑善夫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 综上所述,《灵岩》这首诗是在明成化年间创作的,当时的郑善夫在科举功名无望、官场黑暗的环境中,选择了寄情山水,通过游历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