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真觉禅师

标题包含
真觉禅师
德山棒下桶底脱,又被岩头轰一喝。 悬崖万丈放全身,松山撑破秋空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德山高僧挥舞禅杖之下,我桶底脱落,彻底领悟了禅机。接着又受到岩头大师的强烈提醒,敲响了我的心灵之门。我在悬崖之上放下全副身心,仿若松山打破了秋天的夜空,让月光洒满大地。
去完善
释义
【德山棒】佛教禅宗的公案之一。指唐代石头宗德山和尚以棒击打违反教义的弟子。这里象征严肃的教学手段。 【桶底脱】比喻问题被解决。 【岩头轰一喝】比喻受到启发。“轰一喝”是佛教用语,意指大声地喝止。 【悬崖万丈放全身】比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万丈悬崖"表示险境,"全身"表示全身心地投入。 【松山撑破秋空月】比喻信念坚定,豪情壮志。"松山"代表坚定信念,"秋空月"代表豪情壮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师徒传承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在领悟禅意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境。首句“德山棒下桶底脱”是指禅宗五宗之一的德山宣鉴禅师使用的“德山棒”法门,用以启发弟子顿悟的法门。第二句“又被岩头轰一喝”则提到的是另一位禅师岩头全奯,他以雷霆般的呵斥唤醒学者的心灵。 接下来的两句“悬崖万丈放全身,松山撑破秋空月”描绘了诗人得到启迪后的内心景象。悬崖之上,他敞开胸怀接纳佛法,松树挺拔,如同他的心境冲破秋天寂静的夜空,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禅宗顿悟理念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真觉禅师》是宋代诗人释南雅的一首描绘禅宗大师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热衷于禅意的表达,释南雅作为一位佛教禅宗的僧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禅宗哲学的思考。 在北宋时期,佛教禅宗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参禅问道,寻求精神寄托。释南雅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中充满了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百态的敏锐洞察。他在这首诗中以真觉禅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师的形象和气质,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敬仰之情。 释南雅的人生际遇与此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在佛门中的修行和悟道,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都受到了当时禅宗思想的影响。同时,他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文人墨客交流切磋,共同探讨禅宗哲理,促进了禅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