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
少壮营营正苦心,凭栏况味不如今。
如今饭散凭栏立,一本寒枯木在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少壮:指年轻人或精力旺盛的时期。
2. 营营:忙碌不休的样子。
3. 况味:情景与情味。
4. 不如今:比不上现在。
5. 饭散:饭后。
6. 一本:一片。
7. 寒枯木:冬季枯萎的树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人生感悟的诗词。诗人以“少壮营营正苦心”起句,表达出年轻时候努力奋斗的情景,“凭栏况味不如今”则是对现在年老的感慨,相比年少时的奋斗劲头,如今的心境已大不相同。接下来,“如今饭散凭栏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晚年时的生活状态,饭后闲暇时光倚栏而立,颇有一番宁静致远的意境。而“一本寒枯木在林”则象征着诗人自己,虽已年迈,但仍如山林中的寒枯木一般坚韧不屈,展现出一种生命的顽强与执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凭栏》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藻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时代。
陈藻是南宋的一位重要文人,他的一生都在动乱中度过。他年轻时曾游历各地,接触过各种阶层的人物,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后来,他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结识了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开始致力于诗歌创作。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在他的晚年,他甚至因为战乱而流亡到了江西一带。
在南宋时期,国家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略,朝廷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在这个背景下,陈藻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国家的困境,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正义的追求。
《凭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凭栏远眺时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江面风涛接海潮”形象地描绘了南宋时期的战争局面,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心。同时,诗人通过对“采菱歌”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