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帝

标题包含
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那些可怜的寡妇已被搜刮得一无所有,在秋日荒凉的原野上痛哭失声,却不知哪里还有村庄可以栖身。
去完善
释义
诛求:指苛捐杂税和无休止的压榨;秋原:秋天的原野,渲染萧瑟之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白帝城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开篇描绘了白帝城壮丽而又险恶的自然景象,“云出门”“雨翻盆”等意象生动传神,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接着,“高江急峡雷霆斗”一句将长江的汹涌澎湃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借古木苍藤的幽暗氛围增添了一种压抑感。 下半部分转入对人间惨状的叙述。“戎马不如归马逸”一句对比鲜明,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千家今有百家存”则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人口凋敝的悲惨现实。最后两句尤为沉痛,“哀哀寡妇诛求尽”直击人心,让人感受到底层百姓在苛政下的无助与绝望,而“恸哭秋原何处村”更以景结情,将全诗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既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时年五十五岁,正寓居夔州。这一时期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地方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不堪。杜甫历经漂泊流离,目睹了社会的疮痍与民生的凋敝,内心充满忧患意识。他登临白帝城,俯瞰长江急流和两岸险峻山势,联想到国家动荡和人民疾苦,百感交集而写下此诗。作品既描绘了壮丽险恶的自然景象,又深刻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