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用韵
香积厨边想像中,俨然摇鬣出吴松。
不随红蓼滩头钓,常逐阇梨饭后钟。
尘土几年成涸鲋,风波平地欲成龙。
若教占作维祥梦,忧国书生亦愿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象中的美食佳肴,就像从吴松湾跳跃而出。
不想去红蓼滩边钓鱼,只愿跟随僧侣饭后听钟声。
尘世间浮沉多年如涸辙之鲋,风波险恶却期待成为一条龙。
如果我的梦想能预兆国泰民安,那即使忧国忧民的书生也愿意祈求丰收。
去完善
释义
香积厨:佛教寺庙里的厨房。
吴松:即松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红蓼滩头:红蓼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水边。
阇梨:指佛家的大德高僧。
饭后钟:指僧侣吃饭后的钟声。
涸鲋:指干渴的鱼。这里比喻处于困境的人。
维祥:吉祥,安宁。
去完善
赏析
《木鱼用韵》是南宋诗人赵时韶创作的一首描绘木鱼的诗。通过木鱼这一象征,诗人表达了他的理想和抱负。这首诗的韵律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香积厨边想像中,俨然摇鬣出吴松”,描述了木鱼在寺庙厨房旁边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赋予了木鱼生命力,使其仿佛从吴松地区摇动着鳞片出现。这里,木鱼象征着一种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
颔联“不随红蓼滩头钓,常逐阇梨饭后钟”,表明木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追随僧人的钟声。这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颈联“尘土几年成涸鲋,风波平地欲成龙”,描述了木鱼在尘土中度过了几年,终于有了跃龙门的机会。这表达了诗人历经磨难,仍心怀壮志的决心。
尾联“若教占作维祥梦,忧国书生亦愿丰”,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望。在这里,木鱼成为诗人寄托忧国情怀的象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鱼用韵》是南宋诗人赵时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赵时韶身处南宋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中。当时,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外患严重,金国不断侵犯南宋边境,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赵时韶关注民生疾苦,对朝廷的不满和担忧溢于言表。
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学界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当时的文人墨客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种文学风气影响了赵时韶的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