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 其三
山前抹出连云树,窗外拖来带月枝。
数点塞鸿相伴好,一声羌笛不须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前涌现出一片与云相连的树木,窗外的枝条带着月色伸展。
几朵大雁点缀在边疆的美景中,远处的羌笛之声不必再响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园小梅:赵时韶所作的十四首咏梅诗的第三首。
2. 疏影横斜:形容梅树枝条稀疏交错,形态优雅。
3. 暗香浮动:指梅花清幽的香气在空气中轻轻飘荡。
4. 月黄昏:月光下的黄昏景色。
5. 抹出:此处意为勾勒描绘出来。
6. 连云树:形容树木茂密,直冲云霄。
7. 拖来:这里意指拉过来或延伸过来。
8. 塞鸿:边塞飞来的大雁。
9. 相伴好:与飞雁共舞,表示景色和谐美好。
10. 羌笛:古代西部民族的一种竹制乐器。
11. 不须吹:不用吹响羌笛也表达了诗人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园林的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的意境。首句“山前抹出连云树”中,“抹出”一词形象地展现了山脉和树木相连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次句“窗外拖来带月枝”则通过窗外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数点塞鸿相伴好,一声羌笛不须吹”则通过大雁和羌笛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全诗以淡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 其三》是宋朝诗人赵时韶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时期(968-1063年)。
在这个时期,赵时韶作为一位才子,深受皇族和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而且在政坛上也颇有建树。然而,他在晚年却因卷入权力斗争而被贬谪至边远地区。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然界的美好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宋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宋代的文人墨客崇尚以梅花为代表的清高、纯洁的品质,赵时韶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理想和情操。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