贽管竹楼 其一
天生贤佐福闽州,衮舄荧煌尚黑头。
司马公留民可活,管夷吾在世何忧。
东南人物几华屋,今古乾坤一竹楼。
三万卷书三尺剑,男儿事业要伊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生福闽州的一位贤能辅佐者,官服辉煌头戴乌纱帽。
司马迁留下来的智慧可以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管夷吾还在世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东南地区的人物建造了许多华丽的房子,古今之间的一座竹楼却承载着乾坤天地。
这三万卷书籍和三尺宝剑,是男子的事业所追求的目标——伊尹、周公那样的大贤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福闽州":古代福州的别称。
2. "衮舄":帝王的服饰与鞋子。
3. "荧煌":辉煌,明亮。
4. "黑头":即黑发。
5. "司马公":指西汉政治家公孙弘,他曾任丞相。
6. "管夷吾":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有治国之才。
7. "华屋":繁华的城市。
8. "竹楼":竹子建造的房屋,此处借指简陋的书房。
9. "伊周":指商朝的名臣伊尹和周公旦,他们分别辅佐商汤和周武王成就大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贤能之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在诗中,作者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贤才治理地方的繁荣景象,如“天生贤佐福闽州”和“司马公留民可活”等句,表达了对贤者的期许和信任。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对国家事业的忠诚与决心,以“三万卷书三尺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雄心。整首诗情感浓烈,语言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影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4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赵时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贽管竹楼 其一》。此时,南宋社会渐趋稳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所发展,诗歌创作的潮流也逐步兴起。
身为读书人的赵时韶,一生追求功名,然而仕途多舛,命运弄人,他未能获得朝廷的重用。在与世无争的文人生活中,赵时韶流连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间,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在这首《贽管竹楼 其一》中,赵时韶描绘了自己身处宁静的江南水乡,仰望夜空,聆听秋雨,感受万籁俱寂的场景。他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表达了内心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相对安宁,人们的生活节奏舒缓,这与诗中所展现的意境相呼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