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癖
几度溪桥恋影香,冲风冒雨也思量。
尽教人笑成梅癖,死不将诗到海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多次在溪边桥上欣赏花的倩影,即使遇到风雨也不改初衷。尽管被人嘲笑痴迷梅花,但我仍不愿意把诗歌献给海棠花。
去完善
释义
1. 梅癖:以喜爱梅花为特征的癖好;在此指诗人对梅花的热爱。
2. 几度:好几次。
3. 溪桥:溪流上的桥梁。
4. 恋影香:迷恋梅花美丽的身影和香气。
5. 冲风冒雨:迎着风雨前行;形容不怕艰难困苦。
6. 思量:思考;考虑。
7. 尽教:尽管;即使。
8. 将:把;用。
9. 海棠:一种植物名,其花语与梅花的寓意不同。这里暗含诗人对海棠花的轻视,从而表达他对梅花的挚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梅癖”,表现了诗人对于梅花深沉的喜爱和执着的追求。首句“几度溪桥恋影香”,写出了诗人多次在溪流边的桥上欣赏梅花的美丽身影和淡雅清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之情。第二句“冲风冒雨也思量”则描绘了诗人即使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也不忘对梅花的思念与挂怀,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眷恋之心。
诗的后两句“尽教人笑成梅癖,死不将诗到海棠”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和对梅花的誓死追随。即使被人嘲笑为“梅癖”,诗人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写梅诗,而不去涉足写海棠等其他题材的诗歌。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质,使整首诗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癖》是南宋诗人赵时韶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1279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赵时韶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是局势仍然不稳定。北方的金国时常南侵,而南方的南宋政权内部也存在诸多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赵时韶以梅花为寄托,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守节操的决心。
南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受到了政治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文人们积极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派;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努力传承和发展文化,使南宋成为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赵时韶作为南宋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梅癖》这首诗中,赵时韶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这种情感正是那个时代文人所共有的,也是南宋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