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儿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蝴蝶儿在晚春的时节翩翩起舞,
阿娇初次穿上淡黄色的衣裳,靠在窗边学画蝴蝶的模样。
这情景就像在花丛中看到的那一对对飞舞的蝴蝶,
却不料那抹眼泪不小心沾染到了胭脂,逗引得蝴蝶的双翅低垂。

去完善
释义
1. 胡蝶儿:这里指蝴蝶形状的首饰或图案。
2. 阿娇:西汉武帝皇后陈阿娇。这里借指美丽的女子。
3. 晚春:春天末尾的阶段,一般是农历三月份。
4. 淡黄衣:淡黄色的衣服。
5. 倚窗学画伊:指在窗户旁学习描绘蝴蝶。伊,代词,指代蝴蝶。
6. 花间:指花朵之间。
7. 无端:无缘无故地。
8. 和泪:带着眼泪。
9. 胭脂:古代妇女化妆用品,常用于腮红。
10. 惹教:引得,导致。
11. 双翅垂:形容蝴蝶翅膀下垂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胡蝶儿》张泌这首词以春天晚期的胡蝶为主题,赞美了女性的美丽与智慧。词的上阙描绘了一位名叫阿娇的女性在春天晚期的景象中初着淡黄色衣裳,正倚窗学着如何画胡蝶。她似乎是在模仿大自然中的胡蝶,将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纸上。这里的“花间见”一词意味着女性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处。
下阙则描述了阿娇在学习画胡蝶的过程中,突然伤心流泪,泪水滴在胭脂上,使得她的脸上出现了一道道泪痕。这令她的胡蝶翅膀下垂,失去了原有的生气。此处的“无端和泪拭胭脂”一句暗示了阿娇的哀伤可能并非因眼前的胡蝶而起,而是她内心的情感波动所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多样。同时,这首词也寓含着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胡蝶儿》是唐代诗人张泌的一首词,创作于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而张泌的一生也充满了波折。他原本是皇室宗亲,但因政治斗争而被迫流亡江南。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诸多磨难,身心俱疲。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泌以蝴蝶为意象,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蝴蝶轻盈飘逸,象征着自由、美好和幸福,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蝴蝶也是爱情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在诗中,张泌通过对蝴蝶的描绘,展现了他在黑暗时代中的坚韧意志和乐观态度。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蝴蝶的美丽姿态,赋予了它们生命力和活力。这首词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