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樵行

标题包含
采樵行
朝霞朦胧入林坞,零星背篝腰破斧。 田家无田有门户,不免将身犯豺虎。 禽惊鹿寒木丁丁,一篝数枝千万声。 严风裂肤催出日,入涧饮水饥肠呜。 缝无尺布舂无粟,菜根扫叶燃难熟。 留柴趁市将输官,一钱不救长饥寒。 年年采樵樵渐少,官家苗役无时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朝霞迷蒙映照树林深处,零星点缀着背着篝火、拿着破损斧头的身影。农民家里没有田地却有门户,仍然免不了为了生计而冒犯那些猛兽。惊恐的鸟儿和寒冷的野鹿在树林里喧闹,一篝树枝发出千万声响。寒风割裂皮肤催促太阳升起,他们只有到溪涧饮水时,饥肠才能稍稍得到缓解。衣服破了无处缝补,饭都吃不饱哪来舂米?只是用菜根扫落的叶子生火,难以煮熟食物。他们只能收集柴火去市集上卖,可那一点收入根本解决不了长期的饥饿寒冷。年复一年地砍柴,森林里的树木已经越来越少;政府的劳役却从不停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采樵:指砍柴,这里指农民为了生计上山砍柴。 2. 朦:模糊不清的样子。 3. 林坞:山林中的小村庄。 4. 零星:零散。 5. 篝:竹笼。 6. 腰破斧:形容砍柴工具破旧。 7. 门户:房屋,借指家庭。 8. 不免将身犯豺虎:比喻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冒着风险去砍柴。 9. 禽惊鹿寒木丁丁:描述了山中动物的惊恐和自己的寒冷。 10. 严风裂肤:寒冷的北风使皮肤感觉裂开一样。 11. 催出日:催促着太阳升起。 12. 涧:山间的小溪流。 13. 饮水饥肠呜:喝水也难以缓解饥饿的痛苦。 14. 缝无尺布舂无粟:家里没有布匹也没有粮食。 15. 扫叶燃难熟:用树叶做燃料也难以烧熟食物。 16. 趁市:趁市集时。 17. 输官:缴纳给政府。 18. 一钱不救长饥寒:即使有钱也无法解决长久的饥饿和寒冷。 19. 官家苗役:指政府征收的赋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劳动场景。清晨的霞光下,农夫们背着背篓,拿着斧头进入山林,准备砍伐树木。他们的家庭没有土地,但必须要为生活奔波,因此不得不冒险与凶猛的动物相抗衡。在寒风中,他们砍伐树木的声音回响在山谷之间。忙碌一天后,他们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却发现家中空空如也,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农民辛勤劳作却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劳动场景的真实刻画,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樵行》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此时国家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冯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受到当时的文人雅士的推崇,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志为主。 这首诗描写了山野间辛勤劳作的砍柴人,展现了他们朴素的生活和坚定的信念。诗句中的“千章”意指山林茂密,树木繁多;“一夫荷斧”则形象地描绘了砍柴人的形象。在当时的背景下,农民在田间辛勤耕耘,渔父在水中撒网捕鱼,商人在市场上叫卖,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场景都成为诗人创作的素材。 冯山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在他的诗中,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朴实,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普遍性,也是冯山诗歌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