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颍昌范蜀公
大老归真主,前朝遗数公。
精神时一会,出处道皆同。
起潞仪刑地,烦温燮理功。
及观光禄表,深见古人风。
聘币来何厚,安车愿不东。
光华膺政殿,僶俛就祠宫。
论议高逾武,文章远继雄。
退身无少憾,忧国有余忠。
几杖诚先觉,衣冠为一空。
千龄重际遇,二圣极优崇。
将相交游盛,朝廷礼数隆。
一星容处士,四海望冥鸿。
箕颍纷嚣外,岷峨气象中。
楚词清更适,舜律远相通。
庭玉连城价,孙枝百尺桐。
圣贤今日是,河汉几时穷。
晚辈徒瞻仰,先生盖始终。
冰霜严皎洁,尘滓坐销融。
信史知将贵,声诗恨不工。
东齐如见录,光彩附垂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尊贵的先贤已归于上帝,前朝留下几位耆宿。
他们精神矍铄,共同点在于坚守大道。
曾经治理潞州,留下了仁明的政绩;频繁劝解朝臣,发挥调解纷争的作用。
待我观察光禄大夫的形象,深深感受到古人的风范。
求取功名应得丰厚报酬,不宜任意远游。
在政事上展现出光明正大,不情愿地去到太庙拜祭。
他们的议论高度超越一般武将,他们的文章继承着古代的优秀传统。
退出官场并无太多遗憾,关心国家仍有无限忠诚。
用智慧理解事物本质,让世人沐浴于道德的光辉。
千年难得的重逢机缘,两代君王都极其尊重。
与名将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受到朝廷礼仪的隆重接待。
一颗明星包容了隐士的高洁,四海之内敬仰那超然的鸿鹄。
栖息于纷扰之外的子房山,秉持岷峨山间的浩然之气。
聆听楚国清澈的辞章,感受舜乐深远的历史传承。
庭院里的美玉价值连城,孙子辈的梧桐挺拔高大。
圣贤如今仍在,星河何时枯竭?
我们晚辈只有仰望,您的一生才是真正的辉煌。
正如冰霜凛冽而皎洁,身上的尘埃杂质逐渐消亡。
坚信历史会记载您的伟大,声音和诗篇永远流传。
如果你在东齐地区看见这诗句,光芒已经随着垂虹而去。
去完善
释义
寄上颍昌范蜀公注释:
1. 颍昌: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西十里。这里指的是颍昌范蜀公所在地。
2. 大老归真主,前朝遗数公:这里的“大老”指范蜀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真主”即主宰,指其地位崇高;“前朝遗数公”表示他是前朝遗留的为数不多的高官之一。
3. 精神时一会,出处道皆同:意思是他们偶尔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但他们的道德理念和人生哲学却是一致的。
4. 起潞仪刑地,烦温燮理功:这是形容范蜀公早年担任地方官员,勤于政务,教化百姓的形象。“起潞”指他治理过的潞州;“仪刑地”指他在那里的影响;“烦温”意为他曾在温州任职,有功绩于当地百姓的生计生活;“燮理功”指他对治理政务的贡献。
5. 及观光禄表,深见古人风: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范蜀公受封光禄大夫时,我们更深地领略到了他的高尚品质与古代贤人的风采。
6. 聘币来何厚,安车愿不东:意为范蜀公受到的待遇丰厚,但他不愿意离开故土。
7. 光华膺政殿,僶俛就祠宫:此句表示范蜀公凭借自己的品德和才华赢得了皇帝的赏识,得以进入朝廷为官,但仍保持谦逊的品质。
8. 论议高逾武,文章远继雄:指范蜀公的政见和能力超过许多人,他的文采也足以为后人所称颂。
9. 退身无少憾,忧国有余忠:这句话是说范蜀公退出官场后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已经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了。
10. 几杖诚先觉,衣冠为一空:这几句是对范蜀公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卓越才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身后之事的重视。
11. 千龄重际遇,二圣极优崇:这是对范蜀公所经历的众多际遇以及受到皇帝极高礼遇的赞美。
12. 将相交游盛,朝廷礼数隆:这两句描述范蜀公在官场中的交情以及在朝廷中受到的尊敬。
13. 一星容处士,四海望冥鸿:这两句表达了世人对范蜀公的敬仰之情。
14. 箕颍纷嚣外,岷峨气象中:这里以箕山颍水比喻范蜀公远离世俗纷争的精神追求,以岷山峨眉山形容他内在的气节风度。
15. 楚词清更适,舜律远相通:这里是用楚国词人和虞舜乐师作比喻,赞扬范蜀公的诗才横溢,充满音乐美感。
16. 庭玉连城价,孙枝百尺桐: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描绘范蜀公家的园林之美和他家族的繁荣景象。
17. 圣贤今日是,河汉几时穷:这句表达了对范蜀公德行才能的认可,以及对他的长寿祝愿。
18. 晚辈徒瞻仰,先生盖始终:表示自己只能仰望范蜀公,而他一生都在不懈地努力着。
19. 冰霜严皎洁,尘滓坐销融:这两句描绘了范蜀公身处尘世之中,却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品性,使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黯然失色。
20. 信史知将贵,声诗恨不工: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范蜀公的评价,认为他的言行将成为后世传颂的历史见证,而他的诗歌作品则是因为感情真挚而难以达到完美之境。
21. 东齐如见录,光彩附垂虹:这里的“东齐”是指范蜀公的作品;“如见录”是指他的作品被后人所铭记;“光彩附垂虹”表示这些作品如同彩虹一般璀璨夺目。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寄上颍昌范蜀公》,描绘了范蜀公这位卓越人物的丰功伟业和品行风貌,表达作者对其的敬仰之情。首联赞美范蜀公正直、善良的品质,他的一生充满了正义和光辉;颔联描述了范蜀公严谨的生活方式,并表达了对其辛勤付出的敬意;颈联和颔联则描绘了范蜀公在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才华,以及他对国家深深的忠诚和热爱;尾联以范蜀公的美好品德为榜样,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与追随。全诗言辞华美,情感真挚,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堪称一篇难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上颍昌范蜀公》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时期,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冯山(974年-1046年),字巨山,号紫阳居士,四川阆中人,为欧阳修的好友。他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年轻时以诗成名,晚年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深受时人赞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范蜀公的思念之情。其中,“繁霜入枯草,寒鸟鸣高枝”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范蜀公的深切怀念。在那个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冯山的诗歌创作得以充分展现其才华,使这首《寄上颍昌范蜀公》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