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二十二舍弟赴金堂簿

标题包含
送二十二舍弟赴金堂簿
巴中倦奔走,岁暮增惨戚。 瞻望几奋飞,那能季行役。 距家才十舍,身苦万里适。 临老如别何,相看数归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巴山中的疲倦奔波,年末时更增添悲伤之情。 望着远方不禁振翅欲飞,却无法摆脱四季的劳役。 离家只有十里的距离,身体却备受万里行程的辛苦。 人到老年如何离别,只能相互凝望期待归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巴中:古代地名,位于四川省东北部。 2. 岁暮:指年底的时候。 3. 惨戚:指悲伤的情绪。 4. 瞻望:指往远处看。 5. 几:表示数量不多。 6. 奋飞:指奋力飞翔。 7. 季行役:指在短期内执行任务或出差。 8. 十舍:古时候一舍约为三十里,十舍则大约三百里的距离。 9. 适:指前往某地。 10. 临老:指年老的时期。 11. 别何:分别的原因。 12. 相看:相互看顾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送二十二舍弟赴金堂簿》以“巴中倦奔走”起笔,描述了诗人一路奔波劳碌、疲惫不堪的生活状态。岁末之时,更显凄凉悲戚。接下来,诗人在想象中激励自己振翅飞翔,却无法摆脱命运的车轮。离家仅百里之遥,却要忍受千里的孤独之旅。诗人感叹老年离别之苦,翘首期盼团圆之日。这首诗真实地描绘了亲人离别的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渴望,体现出浓郁的亲情与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二十二舍弟赴金堂簿》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4年左右,即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朝廷正大力推行科举制度,选拔贤能之士,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官场,寻求实现个人抱负的机会。 在冯山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家族的命运。在这个时期,他的弟弟冯二十二也参加了科举考试,并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金堂簿。 为了表达对弟弟的祝贺和期许,冯山写下了这首《送二十二舍弟赴金堂簿》。诗句中充满了对弟弟才华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通过科举实现个人抱负的热衷和社会风气的繁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