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武侯庙

标题包含
武侯庙
四百源流尽,三分气燄高。 西州称险隘,玄德夸英豪。 统正图王策,关张汗马劳。 相雄争胜负,所得仅纤毫。 当世安危虑,斯人智识滔。 潜身规去就,择主事游遨。 仗顺亲归汉,平凶首问曹。 河间屠血肉,江表战风涛。 雅意存中国,单师静不毛。 安知深政术,指画露兵韬。 顾托情尤重,君臣义可褒。 南征才解甲,北伐遽投醪。 渭水开营壁,祁山拥节旄。 乾坤悲拆裂,荆棘誓锄薅。 远结孙权援,亲将仲达鏖。 刘宗难再起,郭坞已长号。 家国犹殷富,衣冠亦俊髦。 中途亡辔策,束手类猿猱。 事业垂千载,风流尚一陶。 民思夔子国,庙枕蜀江皋。 寿史徒讥议,裴碑自固牢。 丹青严壮观,松桧尽萧骚。 丑虏终为患,长弓未见櫜。 吁嗟擒纵术,祠下涕沾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武侯庙》注释: 1. 四百源流尽,三分气燄高。——"四百"指刘备及其义子刘封, "三分"指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 2. 西州称险隘,玄德夸英豪。——"西州"指的是益州(今四川)一带,地势险要,"玄德"是刘备的字。 3. 统正图王策,关张汗马劳。——"图王策"指刘备的建国策略,"关张"即关羽和张飞。 4. 当世安危虑,斯人智识滔。——形容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 5. 潜身规去就,择主事游遨。——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的事业。 6. 仗顺亲归汉,平凶首问曹。——指刘备带领军民顺利回归汉室,首先询问曹操的意图。 7. 河间屠血肉,江表战风涛。——分别形容刘备与曹操、孙权的战争场景。 8. 安知深政术,指画露兵韬。——意指刘备未曾料到诸葛亮的谋略与武艺如此高超。 9. 顾托情尤重,君臣义可褒。——表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非常深厚。 10. 南征才解甲,北伐遽投醪。——描述诸葛亮平定南方,准备北伐时的紧张节奏。 11. 渭水开营壁,祁山拥节旄。——分别为诸葛亮在渭水、祁山的军事行动。 12. 刘宗难再起,郭坞已长号。——预言蜀国难以复兴,而敌方阵营已哀鸣不已。 13. 家国犹殷富,衣冠亦俊髦。——赞美当时蜀国的繁荣昌盛,人才辈出。 14. 途中亡辔策,束手类猿猱。——描述刘备失去诸葛亮辅佐后的局面。 15. 事业垂千载,风流尚一陶。——总结诸葛亮的事迹和精神将流传千古。 16. 民思夔子国,庙枕蜀江皋。——赞美诸葛亮深受民众爱戴,庙宇建在江边高地。 17. 寿史徒讥议,裴碑自固牢。——历史上的评价并不能影响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 18. 丹青严壮观,松桧尽萧骚。——描述武侯庙的庄重壮观和周围的宁静氛围。 19. 丑虏终为患,长弓未见櫜。——警示世人敌人始终存在,需时刻警惕。 20. 吁嗟擒纵术,祠下涕沾袍。——感叹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鞠躬尽瘁的精神,令后人敬佩。
去完善
赏析
《武侯庙》:通篇以历史事件为线索,阐述诸葛亮的丰功伟业。诗中刻画了诸葛亮的睿智、勇敢和忠诚形象。作者首先以“四百源流尽,三分气燄高”开篇,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紧接着用“西州称险隘,玄德夸英豪”来表达刘备的英勇以及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展现出诸葛亮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胸怀大志的形象。诗歌的后半部分着重描绘了诸葛亮出祁山、渭水营壁等场景,揭示了诸葛亮北伐的雄心壮志。最后,诗人以“丑虏终为患,长弓未见櫜。吁嗟擒纵术,祠下涕沾袍”结尾,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钦佩。全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于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历史贡献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武侯庙》是南宋诗人冯山于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南宋中期,金国侵占北方中原地区,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人骚客们纷纷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作为宋代著名文人,冯山在创作《武侯庙》时可能想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在三国时期蜀汉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忠臣良将”的典范。而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迫切需要一位能挽危局的名将。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冯山或许也希望有诸葛亮的出现,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此外,《武侯庙》中提及的“空山木叶下”、“江流石不转”等诗句,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山河破碎的景象。在北方国土沦陷的背景下,冯山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寄托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