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倅赵衮良弼平江亭
牛峰绝顶凌云阁,形胜潼江照开廓。
涪水台中隐凡庵,坐对西山横碧落。
顷尝登览放怀抱,钩挂轩窗卷帷幕。
气酣景熟状不起,一片风骚情索寞。
充城累身倦未出,无事门庭可罗雀。
翠筠五瑞扫尘土,澄照清风易椽薄。
平江最好最后到,隐几凌云仅依约。
屏星主人跼闲散,长句森森邀我作。
漳滨病起吟魂耗,中散慵来笔锋弱。
铿金入木将奈何,手把新篇空愧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雄壮的牛峰之巅,凌云阁高耸如云,它以绝佳的姿态俯瞰着浩渺的潼江。位于涪水的亭台之中,一座平凡的庵院在此隐匿,面对着远处的西山和广袤的天空。曾有一段时间,我登高远眺,敞开心胸,窗外景色如画卷般展开。当景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我的激情渐渐消退,心中仅剩下一阵寂寥的风骚之情。
身体疲倦的我没有离开充满困顿的城市,家里清静得门可罗雀。我用翠竹扫去尘埃,澄清自己的思绪,感受微风带来的清凉。从平江出来,最后抵达此处,隐身于山中,仿佛只有隐约的身影。屏星的主人邀请我来此相聚,他的诗句灵动而豪爽,令我激动不已。然而,此刻我却因病而起,灵魂备受折磨,疲惫的手拿起笔却无力挥洒。如何将金石之声赋予这些文字?我只能为新诗的诞生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和果倅:和果,地名;倅,副职。这里指的是在和果任职的副职官员。
2. 冯山:宋代诗人。
3. 牛峰:地名,位于中国四川省北部。
4. 涪水:即涪江,长江上游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全长约670千米。
5. 轩窗:指房屋窗户。
6. 澄照清风:形容清新的风气。
7. 屏星主人:比喻贵人或地方长官。
8. 森森:树木茂盛的样子。
9. 漳滨:地名,在今福建省。
10. 中散:古代官职名。
去完善
赏析
《和果倅赵衮良弼平江亭》是冯山的名篇之一,全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赵衮良弼共游平江亭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牛峰绝顶凌云阁的美景,“形胜潼江照开廓”一句表现出江山如画的壮丽景色。颔联则转向涪水台中隐凡庵,仿佛能看到西山横碧落的景象。诗人登上高台,展开胸怀,看到美景时心情愉悦。“气酣景熟状不起,一片风骚情索寞”描述了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感受到了独特的人文气息。
颈联写到了诗人虽然身在京城,但心灵上却向往宁静的生活。他每天对着翠筠五瑞,感受着清澈的微风,享受那份宁静淡泊的美好。然而“充城累身倦未出,无事门庭可罗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平江最好最后到,隐几凌云仅依约”两句,诗人用平江亭的美景安慰自己,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尾联中,诗人提到因病而起,精神不振,以至于笔下无力,但友人的热情邀请,让他深感羞愧。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质,反映了其复杂多面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果倅赵衮良弼平江亭》是北宋诗人冯山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前后,正值宋初时期。在那个时候,国家经过多年的战乱,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然而,随着北宋的建立,社会逐渐恢复了稳定,人民开始重新追求文化生活的满足。
在这段时间里,冯山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民间的艰辛生活,还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和果倅赵衮良弼平江亭》这首诗中,冯山通过描绘果子狸、白鹤等野生动物的生活场景,来隐喻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他通过对这些动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期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冯山作为一名文人志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