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妇
邻家妇,一贫复一富。
舅姑爱憎苦不常,憎贫爱富多心肠。
富妇初嫁时,身上晔晔生辉光。
舅姑好财不好义,妇道无复较短长。
不如贫妇巧且勤,巧能养家勤养亲。
君不见古来烈女传,往往多是贫中人。
邻家妇,一为乌,一为鸮,贫妇慈孝富妇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邻家妇人,一度贫穷再次富裕。
公公婆婆的爱恨很难长久,总是喜欢富人而讨厌穷人。
富有的妇人初次出嫁时,身上的财富闪耀着光芒。
公公婆婆只看重钱财而不关心正义,妇人的品行不再有短处和长处之分。
然而,贫困的妇人却更有技巧并且勤奋,用她的巧手勤劳去养活家人和亲人。
你没有看到自古以来有勇敢精神的妇女,大部分都是来自贫困的家庭。
这个邻家的妇人,一个如乌鸦般狡猾,一个如猫头鹰般傲慢,贫困的妇人慈悲孝顺,富有的妇人却骄傲自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邻家妇:指的是住在附近的妇女们。
2. 舅姑:古代称呼丈夫的父母。
3. 晔晔:明亮的样子。
4. 长短:这里指品德的高下。
5. 乌:乌鸦,象征黑暗、贫贱。
6. 鸮: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
7. 慈孝:慈爱和孝顺。
8. 骄:骄傲自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邻家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揭示了人们对待贫富的偏见和善恶之间应有的道德判断。富妇初嫁时身上的光辉,实际上是金钱堆砌出的假象;而贫妇的勤劳善良,才是真正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诗人提醒我们,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富裕,而财富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邻家妇》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民间生活丰富多彩。
诗人冯山身处这个时期,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为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观察到了邻里妇女勤劳、贤良的形象,于是创作了这首赞美她们的诗篇。在诗中,冯山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她们朴实无华的品质和勤劳持家的美德。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农民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总体稳定,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使得诗人能够关注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用文字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