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馆
辰阳号难理,五溪地相跨。
边臣重绥抚,蛮獠愈骄诈。
封陲苦侵暴,文书困讥骂。
谁为太守乐,一笑不得暇。
张公抗辰旆,烽障几欲罢。
偃息有余地,登临无一舍。
迺兴辰阳馆,城东两山胯。
泉声落溪谷,湖光照亭榭。
花木亲种植,朋僚日追迓。
投壶征虏祭,围棋太傅谢。
高风邈难继,维公并驱驾。
有客尝一至,席参邹枚亚。
览物言思阔,醒魂耳目乍。
欲记传之久,恨无文章价。
愿公贲泉石,游宴日来藉。
新诗上碑刻,佳景若图画。
旦暮趣召还,归为中州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辰阳地区情况复杂,五溪地的疆界相互交错。
边疆大臣重视安抚和抚慰,但土著们却愈发傲慢欺诈。
边疆饱受侵犯和暴力之苦,文书往来也充满了讥讽和谩骂。
谁是那个快乐无忧的太守呢?他几乎无暇一笑。
张公开展星辰旗,烽火台有望停止运作。
在平息风波之后,他才得以闲暇,登上城楼观看四方。
于是他建立了辰阳馆,坐落在城东侧的两座山峰之间。
山泉的声音回荡在溪谷,湖水映照着亭台水榭。
他亲手种植了花木,每天都与朋友们相见欢。
他用投壶来祭祀将领,以围棋向太傅致谢。
他的高尚风度难以模仿,只有张公能够与之并肩同行。
有宾客曾来这里,与邹、枚等名人一同参加宴会。
他们谈论见闻、抒发胸怀,令人耳目一新。
想要长久地传颂这一切,遗憾的是自己的文笔不够出色。
希望张公能在泉石间欢乐,每日都能享受畅游宴会的乐趣。
用新诗刻于石碑之上,美好的景色就像一幅画。
早晚之际,大家都期盼着他的回归,这将成为中州人的惊奇。
去完善
释义
1. 辰阳:地名,此处指的是湖南省怀化市。
2. 五溪:五条溪水的合称,位于湖南、贵州一带。
3. 边臣:边防大臣,这里指边境地区的官员。
4. 绥抚:安抚、抚慰的意思。
5. 蛮獠: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6. 封陲:边疆地区。
7. 侵暴:侵犯、欺压。
8. 张公:指西汉张良,他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
9. 偃息:休息、停止的意思。
10. 登临:登山临水,游览山水风光。
11. 投壶:古代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类似于今天的“射飞镖”。
12. 徵虏祭:祭祀将领。
13. 围棋太傅: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他在与秦国战争中以智取胜,被封为“太傅”。
14. 高风:高尚的品质、风范。
15. 邹枚:指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文人,邹衍和枚乘。
16. 醒魂耳目乍:形容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17. 无文章价:没有写出好作品的价值。
18. 游宴:出游、宴会。
19. 旦暮:早晚、短时间内。
20. 中州:中原地区。
21. 诧:惊奇、羡慕。
去完善
赏析
《辰阳馆》是唐代诗人冯山的一首描绘边陲风土人情的诗歌。通过描写边陲地带的战乱与荒蛮,展现了诗人对边陲民众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赞美了张公治理辰阳时的功绩,以及他在城中的游乐生活。通过对“有客”的描述,展示了边陲地区的生活风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世人能关注边陲民众的心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辰阳馆》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冯山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历任地方官吏,又因为官场斗争而遭受贬谪,一度失去了官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辰阳馆景色的诗作。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由于皇帝对宦官和权臣的过度信任,使得朝政逐渐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诗歌中,冯山通过描绘辰阳馆的美景,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辰阳馆的一草一木,以及周围的环境,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执着。
总的来说,《辰阳馆》是在北宋时期,作者冯山因人生际遇及社会背景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它既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的不甘与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