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怀十二首 其六
高架环四壁,古书浩万卷。
腐儒坐相守,大义老不断。
群言几可用,吾道一能贯。
巨贤已经世,博士方浩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高高的环形建筑四周,陈列着古老的书籍,数量繁多。勤奋的学者们正坐着守护这些知识宝藏,他们的精神始终坚韧不拔。虽然众多言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但只有我们坚守的真理才能将这些观念贯穿起来。那些伟大的人物早已离去,而我们现在却只能感叹世事的无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架:高大的书架。
2. 环四壁:形容书籍之多,将四周墙壁都环绕满了。
3. 腐儒:指迂腐的读书人。
4. 坐相守:指静静地守着这些书。
5. 大义:重大的道理或意义。
6. 老不断:总是引人深思。
7. 群言:各种言论。
8. 可用:可以借鉴或使用。
9. 一能贯:始终如一,贯彻到底。
10. 巨贤:指伟大的先贤。
11. 已:已经过世。
12. 方:正。
13. 浩叹:大声叹息。
去完善
赏析
《幽怀十二首·其六》冯山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书房里潜心研读古籍的场景。诗中的“高架”和“四壁”形象地描绘了书房的布局,而“古书浩万卷”则体现了诗人丰富的藏书。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作为一位“腐儒”的形象,表达了坚守道义、坚定不移的决心。他相信自己的观点足以应对各种言论,彰显了一心一意的气节。最后两句以“巨贤已经世”与“博士方浩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独立思考、不为外界所动的品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怀十二首 其六》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前后,正值宋朝中晚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冯山作为文人墨客,忧国忧民,对国家现状和民众疾苦有着深深的担忧。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贤士,以诗词抒发心中的感慨。这首《幽怀十二首 其六》便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有感而发之作。
在诗中,冯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为后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