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宪胡揆少卿赴阙
富贵一鼎味,谓尝须过食。
功名万钧器,负趋少量力。
不胜苦尔体,不厌伤尔臆。
谁能达涯涘,百动靡一息。
古人去我远,独公抱清识。
进退处以道,始终完无隙。
车马切严召,江湖正遥忆。
贤达事如此,贪懦犹且惑。
是岂时俗知,聱牙相缄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财富如同美味的佳肴,品尝起来需要尽情享受。
功名犹如重器,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需要付出一定的力量。
忍受不了痛苦的身体,也无法抗拒心灵的伤害。
谁能达到人生的彼岸,百折不挠地奋斗不息。
古人已经离我们远去,只有你独具慧眼。
在进退有度中坚守道义,始终如一毫无瑕疵。
车马喧嚣召唤着你,江湖的传闻仍在回忆中。
贤达之人就是如此,贪婪懦弱仍会困惑。
这些怎会是世俗之人的理解,只会闭口不言。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富贵一鼎味:这里的“鼎”指的是古代的炊具,在这里比喻富贵的味道。
2. 谓尝须过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品尝过了才能知道食物的味道。
3. 功名万钧器:这里的“钧”指的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万钧形容功名的重量很大。
4. 不胜苦尔体,不厌伤尔臆:意思是身体的辛苦不怕,内心的伤害也不在乎。
5. 谁能达涯涘:这里的“涯涘”指的是水边的陆地,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尽头。
6. 百动靡一息:表示忙碌的状态没有一刻停歇。
7. 古人去我远:意思是古人的生活离我们很远。
8. 独公抱清识:这里的“公”指的是胡揆,意思是他有高尚的品质和清晰的见识。
9. 进退处以道:无论进还是退,都按照道理行事。
10. 车马切严召:表示急切的被召唤。
11. 江湖正遥忆:表示对江湖的怀念。
12. 是岂时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并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13. 聱牙相缄嘿:形容别人听不懂,只能保持沉默。
去完善
赏析
《送梓宪胡揆少卿赴阙》是一首描绘朋友离别之情和赞美对方高尚品质的诗歌。诗中首先以"富贵一鼎味,谓尝须过食"开篇,表明了功名富贵的诱人之处,但同时也揭示了它所带来的压力。接着,诗人用"功名万钧器,负趋少量力"来形容功名的重负,暗示了追求功名的不易。接下来的诗句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担忧与劝勉,希望他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不要过于劳累,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随后,诗人以"古人去我远,独公抱清识"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誉,认为他的品德足以与古人媲美。紧接着的"进退处以道,始终完无隙"则是对友人为人处世方式的赞美,认为他以道义为原则,始终坚持着完美的品质。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以"车马切严召,江湖正遥忆"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提醒友人在面对世俗的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被贪婪懦弱所迷惑。最后,诗人感慨道:"是岂时俗知,聱牙相缄嘿。"意即世俗之人无法理解友人的高尚品质,只能默默地敬仰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梓宪胡揆少卿赴阙》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朝,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商业繁荣,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创作这首诗时,冯山正值中年,他的一生经历了仕宦、游历、教学等多个阶段。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冯山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和散文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现实生活情感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在这首诗中,冯山表达了对好友胡揆即将离别的惋惜之情,同时也祝愿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够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