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少行
山东自古多才雄,辍耕陇上羞为农。
乡兵名在万选中,一日声价闻天聪。
十石弩力三石弓,殿前野战如飘风。
白锦战袍腰勒红,诏容走马出阊阖,都人仰看如飞鸿。
归来意气人谁及,道逢刺史犹长揖。
邯郸白日袖剑行,振武青楼乘醉入。
传闻留后收兰州,姓名御笔亲点抽。
府金百镒轻一掷,且向塞外随遨游。
自此锄犂变任侠,夜事椎埋昼驰猎。
有田无人耕,有子不养家,田间父老长咨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东省自古以来就人才济济,壮志凌云的农民们在田野中耕作却不甘寂寞。他们中的佼佼者,一旦入选地方武装力量,就能够展现出超凡的才华与荣誉。这些人身着白色战袍,腰挎红带,在宫殿前的战场上矫健如风,奋勇杀敌。他们的英姿被人们誉为“飞翔的大雁”。
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回到家乡时,意气风发,无人能比。他们在道路上遇到刺史时也依然挺直腰杆,毫无惧色。他们还曾到过邯郸,在那里的青楼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狂欢之夜。
有一天,皇帝听说了这位出色的将领,便亲自写下他的名字,命他去收服兰州地区。他拿到一百两黄金作为赏赐,并决定带着这笔钱去边疆旅行。
从那以后,这位将领放下了锄头,成为了一位侠义之人。夜晚,他与朋友们一起喝酒;白天,他就带着猎狗四处打猎。可是,他的土地却无人耕种,孩子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这让村里的老人们为之叹息。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侠少行》是一首描绘豪侠之士的诗篇。诗人冯山以山东豪杰的形象开篇,展现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士形象。诗中描述了这位豪侠游历四方、饮酒享乐的潇洒生活,以及他纵横疆场的英勇事迹。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位豪侠的生活逐渐堕落,从锄犁变任侠,夜事椎埋昼驰猎,最终使得农田荒废,百姓怨声载道。
这首诗通过一位豪侠之士的命运,展示了人性的贪婪与狂妄,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诗人也借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切勿因为一时的得意忘形而迷失自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侠少行》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描绘江湖豪杰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此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民间武艺盛行,以义气为重的武侠文化十分繁荣。
冯山本人是一位崇尚义气的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那些勇闯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期的诸多社会变革和世事沧桑,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那些勇敢无畏、敢于担当的侠士形象。
这首《侠少行》既展示了冯山对于武侠世界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中恶势力的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总之,这首诗在展示当时时代风貌的同时,更寄予了冯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