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寄任泸州伋师中
严飚肃林莽,暖日沉烟霏。
游子事行迈,惨淡凌霜威。
敛策倦修阻,迹往心自违。
层云眺孤鸿,徊翔鸣无依。
雍容念俦侣,欲息洲渚非。
此地正苦寒,盘身西南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猛烈的风吹过树林和草原,太阳渐渐落下,烟雾弥漫。游子们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在风霜中尽显无奈。他们收起马鞭疲惫地走在坎坷的道路上,足迹虽在,心灵却已背离。云端中一只孤独的大雁在盘旋飞翔,没有依靠和方向。它们怀念曾经的同伴,想要在河流中的一块陆地停下脚步,但最终无法摆脱寒冷,只能选择向温暖的南方飞去。
去完善
释义
1. 严飚:强烈的寒风。
2. 肃:形容寒冷的程度。
3. 林莽:树林和草原。这里指广大的地区。
4. 暖日:温暖的太阳。
5. 沉烟霏:烟雾弥漫。
6.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7. 事行迈:指旅途中发生的事情。
8. 惨淡:形容天气阴沉,光线暗淡。
9. 凌霜威:忍受严寒的威胁。
10. 敛策:收起马鞭,比喻停下来休息。
11. 倦:疲惫不堪。
12. 修阻:漫长的路途。
13. 迹往:行踪过去的地方。
14. 心自违:心中违背意愿。
15. 层云:层层叠叠的云彩。
16. 孤鸿:孤单的大雁。
17. 徊翔:徘徊飞翔。
18. 鸣无依:叫声没有依靠。
19. 雍容:从容不迫的样子。
20. 俦侣:同伴。
21. 息:歇息。
22. 洲渚非:不是停泊的小洲。
23. 盘身:盘旋飞翔。
24. 西南飞:向西南方向飞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环境开篇,描绘了严寒的风横扫树林和原野的景象,阳光温和却照不暖寒气。诗人通过描述游子在寒冷的冬天行走的场景,表现了旅人孤独、艰难的处境。当疲乏的旅人在困顿中挣扎前行时,“层云眺孤鸿”这一句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远处的天空中,一只孤鸿翩翩飞舞,嘹亮的鸣声充满哀愁,传递出旅途中的无奈与孤独。而“徘徊鸣无依”则形象地表现出旅人的无助与彷徨。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想找个地方休息。这里“非”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未能如愿找到安息之地的遗憾。最后,作者再次把视角拉回眼前的景象:严冬寒风凛冽,自己却跋涉在西南的道路上。这首诗寓情于景,感情深沉,让人感受到了寒冬中的旅人生活之艰辛与不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寒寄任泸州伋师中》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科举制度的完善、文学艺术的繁荣以及科技的进步等。
在冯山生活的时代,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这使得文人墨客们有机会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冯山本人出身贫寒,凭借才华和毅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代文人领袖。然而,他并未忘记民生疾苦,常常关注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这首《苦寒寄任泸州伋师中》正是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体现。
在这首诗中,冯山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景象,以此表达自己对好友任泸州伋师中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寒冷,暗示了当时民间百姓生活困苦的现状。冯山希望通过这首诗提醒人们关注民生问题,共同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