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碛
永安宫前瀼西碛,万流峡口争奔激。
秋涛卷地裂山谷,水落依然阵图出。
阵形聚拳六十四,传是武侯亲手迹。
斯人管萧岂足道,身在巴东心汉室。
从容所遇皆法制,浩荡胸中万分一。
阴机暗与天地合,壮气曾将鬼神役。
至今千载矻不动,渺莽几深难致诘。
岂徒豪杰重嗟赏,应有神灵长护惜。
庙偏裸裎七壮士,酒炙纷纷走巫觋。
万事颠倒皆偶然,卧龙无处沾余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的永安宫前的瀼西碛地区,无数溪流在这里汇集,奔腾激越。
秋天来临,大地仿佛被撕裂,水流滔滔不绝,但依然清晰可见那宛如战阵的水纹图案。
据说这奇特的现象,是由诸葛亮亲自布置的。他虽身处遥远的地方,但心中却牵挂着整个国家。
他用智慧和勇气,制定了一系列完美的策略。他的智慧如同一幅浩瀚的画卷,展现了无人能及的谋略。
即便千年已过,这里的一切依然保持着原样,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前来探寻的人。
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才华令人赞叹,还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始终在守护这一片土地。
人们会在偏远的小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神灵的庇佑。而那些醉醺醺的祭司们,则会穿梭在人群中,为他们祝福。
世事无常,但伟大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可惜啊,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却无法得到他应得的尊重。
但在那个地方,有一些无名英雄守护着他的英魂,让他的精神得以永恒不朽。
去完善
释义
1. 永安宫:位于四川奉节县的长江边,是刘备伐吴时所建的宫殿,后来成为诸葛亮北伐的指挥场所。
2. 瀼西碛: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为八阵图所在地。
3. 万流峡:指长江三峡之一。
4. 秋涛:秋天的江涛,此处指江水。
5. 六十四:古代兵法术语,表示兵力分散但阵型完整的意思。
6. 武侯:对诸葛亮的尊称,意为“武之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7. 巴东: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四川东部一带。
8. 汉室:汉朝,这里特指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
9. 管萧:战国时期齐国的名臣管仲和萧何,分别以政治才能和后勤保障能力著称。
10. 豪杰:英勇之人,这里指的是赞扬诸葛亮的人。
11. 卧龙:代指诸葛亮,源自杜甫的诗句“卧龙跃马终黄土”。
12. 裸裎:全裸,这里指不穿衣服。
13. 壮士:勇猛之士。
14. 巫觋:古代从事祈雨、驱鬼等宗教活动的人。
15. 颠倒:反常之意。
16. 余沥:剩余的酒水,此处表示没有得到好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诗歌,诗人在观赏八阵碛时,引发了对于诸葛亮才智和事迹的感慨。全诗从秋天的洪涛、地形险要开始写起,引领读者进入诗人所描述的历史画卷。接下来的诗句赞颂诸葛亮的才智和他身虽在巴东却心向汉室的抱负。诗人认为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足以使鬼神为他所用,即使千年已过,他的精神和智慧仍然能够影响后人。然而,世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却让诸葛亮的精神实质受到了损害。
这首诗歌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结构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对英雄的赞美。诗中既流露出对于诸葛亮及其才智的敬重,又批判了世人愚昧无知的拜神行为。这种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入剖析使得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阵碛》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宋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在创作这首诗歌之前,冯山曾历经多次官场沉浮,深知权力争斗中的种种残酷现实。
在此背景下,冯山以诸葛亮设下八阵图的典故为引子,揭示了他在动荡时局中立志报国的情怀。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期望能唤醒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