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八舍弟赞贤司理 其一
湖外闲官四见春,就中吟咏费精神。
青山借得风骚古,白髪相将意思新。
每向孤高虽得意,要知闲淡苦无人。
归来幸有鸰原识,为惜鸿毛抵万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外的闲职已经四次看过春天的风景,这期间都在用心地吟咏诗词。
那青翠的山川保留着古老的诗意,白发苍苍的我依然充满新的想法和激情。
尽管我已经领略了孤高与淡泊的奥妙,但我知道这种闲适宁静的心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的。
幸运的是,当我回到故乡时,我还有手足同胞的理解和陪伴,他们就像飞鸟群落中的伙伴,使我们之间的情谊犹如鸟儿的羽毛般轻盈却拥有巨大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湖外:指湖南省一带。
四见春:四次见到春天,表示过了四季。
借得:借用。
风骚:这里指的是文人的风采与才情。
白髪:白发。
相将:相互。
虽得意:虽然感到满足。
闲淡:悠闲清静的生活。
幸有:幸好有。
鸰原:比喻兄弟情深。
为惜:为了珍惜。
鸿毛:鸿雁的羽毛,用来形容轻微的事物。
抵万钧:相当于万钧重物,形容十分珍贵。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八舍弟赞贤司理 其一》诗中,诗人冯山通过对湖外闲官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古代文人对诗词创作的执着与热爱。诗句中的“湖外闲官四见春”描述了文人墨客在湖外的悠闲生活,他们在四季更替中不断地进行着诗词的创作。而“就中吟咏费精神”则道出了这种创作背后的艰辛与努力。
接下来,诗人通过“青山借得风骚古,白髪相将意思新”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这里的“青山”象征着古典文化的传承,而“风骚古”则表示诗人对古代文学的向往;“白髪相将意思新”则暗示出诗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能创新求变,使作品具有新的生命力。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每向孤高虽得意,要知闲淡苦无人”的描述,揭示了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心态:虽然他们看似潇洒自得,但在创作的道路上却往往感到孤独无助,知音难觅。这也反映出诗人自身的心境和对同道的期许。
最后,诗人以“归来幸有鴒原识,为惜鸿毛抵万钧”收笔,表达了对兄弟间的深厚感情。这里的“鴒原识”意味着诗人与弟弟之间的默契和相互理解;“为惜鸿毛抵万钧”则表明诗人珍视兄弟间的友谊,认为这种情谊比世间任何事物都更为珍贵。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冯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八舍弟赞贤司理 其一》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年-1127年之间。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发展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
冯山本人是一个饱读诗书、才情横溢的文人,他与他的弟弟们关系深厚,彼此之间常有诗歌唱和。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兄弟间的深深关爱和相互支持的感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游唱和非常活跃,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对人生百态的思考。
总之,《和八舍弟赞贤司理 其一》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时代,作者冯山通过与兄弟们的交流,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