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兀坐窗牖寂,桐叶掷瓦响。
哀弹动秋听,远寄劳夜想。
担荷几踣面,自求不盈掌。
未跃且自固,欲高又谁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坐在寂静的窗户旁,听到梧桐树叶落在瓦片上的声音。那悠扬的曲调在秋天里唤起悲伤之情,寄托着远方的思念。背负起重重的期待,即便困难重重,仍在寻求突破。尚未腾飞时只能自保其身,而要想攀升高峰,又能指望谁来称赞呢?
去完善
释义
《独坐》的注释如下:
1. 兀坐:孤独地坐着。
2. 窗牖(zhòu):窗户。
3. 掷瓦:指风吹落叶的声音。
4. 哀弹:悲伤的音乐。
5. 秋听:秋天的景象。
6. 劳夜想:劳累的夜晚,形容思念之情。
7. 担荷:承担重任。
8. 踣面:受到挫折。
9. 自求:自我要求。
10. 不盈掌:形容数量很少。
11. 未跃:还没有飞跃。
12. 自固:保持自己的稳定。
13. 欲高:想要追求更高的目标。
14. 谁奖:有谁鼓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独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和对自己的期许。起首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窗前独坐,窗外落叶飘零的景象,给人一种寂静而深邃的感觉。接着通过“哀弹动秋听”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思念,传达了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
然后诗人用担荷几踣面,自求不盈掌的形象比喻,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不懈努力。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出诗人的自我坚持:在人生道路上,没有飞跃也要坚守,想要攀上高峰更无需他人的奖赏。
整首诗结构严谨,寓意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坐》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冯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4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仁宗庆历年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冯山在这一年中担任大理寺评事,这是一个负责审理重大案件的官职,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为国家尽忠尽职。
在个人生活方面,冯山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经历了人生的高峰低谷。他的诗歌创作独具匠心,既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又有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首《独坐》表达了诗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以及他渴望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