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梓漕陈帨诚伯弭节堂
妖氛凭绝塞,皇武慰群情。
并命儒臣起,同谋将略明。
前锋殱丑虏,降仗委高旌。
拓境新图展,收功寸草横。
投戈宜偃息,奠枕觉澄清。
广榭宏经构,群公共落成。
唱酬风月冷,谈议鬼神惊。
锦绣移将合,琅玕种即生。
南方天外阔,北斗坐间倾。
且享忧勤乐,除书恐再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气息已经远离我们的时候,皇帝和大众的情怀得到了慰藉。他的旨意让所有的有学问的人一起出力,计划策略,十分明确。在前线战斗的英雄们战胜了敌人,皇帝的旗帜彰显着荣耀。疆域在新的地图上展开,就像春天里的草地一样生机勃勃。战争之后,大家放下了兵器,休息一下,世界都变得清晰起来。广大的宫殿里,大家一起努力构建,人们共同庆祝这个胜利的时刻。在这样的夜晚,我们在月光下唱歌饮酒,谈论的事情都让人觉得惊讶。就像那些锦绣的美丽图画,琅玕的美酒也让人陶醉。南边的天空看起来格外开阔,北斗七星仿佛在天上倒下来一般。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和快乐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再次接到战争的命令。
去完善
释义
1. 妖氛:邪恶势力;
2. 凭绝塞:依赖边境要塞;
3. 皇武:皇帝的武力;
4. 儒臣:文臣;
5. 将略:用兵策略;
6. 前锋殱丑虏:前锋消灭敌人;
7. 降仗委高旌:投降的军队放下武器,交给正义的一方;
8. 拓境:扩展疆土;
9. 图展:展示地图;
10. 收功:取得成绩;
11. 寸草横:草木繁茂;
12. 投戈宜偃息: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13. 奠枕觉澄清:战争结束后,人们安心休息;
14. 广榭宏经构:宽广的建筑;
15. 群公共落成:众人共同完成;
16. 唱酬风月冷:相互赞美诗人在月色下写诗;
17. 谈议鬼神惊:谈论事情如同谈论鬼神般使人惊讶;
18. 锦绣移将合:精美绸缎如诗如画;
19. 琅玕种即生:珍贵的竹子迅速成长;
20. 南方天外阔:南方天空辽阔;
21. 北斗坐间倾:北斗七星倾斜;
22. 忧勤乐:勤劳忧愁而快乐;
23. 除书:废除之前的法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在战争结束后,与朋友们一起在弭节堂享受宁静与友情的场景。开篇作者用“妖氛凭绝塞,皇武慰群情”来表达战争的结束,皇帝抚慰民心。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儒臣们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出谋划策,展现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前线,将士们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而在朝堂,高旌下奖励功臣,彰显了国家尊严。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战后的和平景象,同时表达出对国家强大的骄傲和自豪。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与朋友们在弭节堂相聚的情景。在这里,他们可以放下武器,安享和平;可以靠着枕头,清晰地看到世界的变化。大家共同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广榭宏大,群公共成。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可以对月吟诗,谈论天地之事,心中充满感慨。
诗人还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美好的环境里,无论是锦绣还是琅玕,都如同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南方的天际宽阔无边,北斗星在座的中心位置缓缓倾斜,这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期盼,也是对安宁时光的珍惜。
最后,诗人提醒人们要享受这种忧虑辛勤之后的快乐时光,因为可能还会有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时代,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梓漕陈帨诚伯弭节堂》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科举制度已经十分完善,文人墨客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在这个时期,冯山作为一位知名文人,曾担任过官职,对民生疾苦有所了解。他的作品以描绘生活细节和人性矛盾见长,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这首诗即为其中一首代表作,展现了冯山对于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此诗中,冯山通过描绘弭节堂的景色,展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所见所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为官生涯的感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冯山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作品传达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民众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