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怀十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幽怀十二首 其二
嵯峨群峰高,蓊鬰万木滋。 一容樵夫手,误落长松枝。 烟云惨无色,禽鸟鸣且悲。 人心不为虑,山意从此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茂盛的树木郁郁葱葱。 一位砍柴人在山间行走,不小心折断了一根松树枝。 烟雾和云朵顿时变得黯淡无光,鸟儿们发出了悲伤的鸣叫。 人们并没有为此而担忧,但大山的心情却因此变得沉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嵯峨: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2. 蓊欝:树木茂盛的样子。 3. 一容: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 4. 长松:指松树。 5. 烟云:烟雾与云朵。 6. 禽鸟:鸟类。 7. 人心不为虑,山意从此衰:这里的“心”指的可能是特定人物或者群体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幽怀十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作品。这首诗歌以自然景象为出发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态、人性与道德之间的深刻思考。 起句“嵯峨群峰高,蓊郁万木滋”描绘了巍峨的山峰和繁茂的森林,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樵夫砍伐树木的过程,以至于“误落长松枝”,暗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诗人眼中,樵夫的行为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导致原本生机勃勃的森林变得萧条。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通过描绘烟雾笼罩下的黯淡景色以及哀鸣的禽鸟,传达出环境恶化带来的恐慌与悲伤。然而,诗人并没有让这种情绪走向极端,而是在最后两句中表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认为,虽然人类的行为给大自然带来了伤害,但只要人们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付诸行动,自然环境仍然有希望得到恢复。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风光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思考。诗人在提醒我们,尊重自然、爱护资源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怀十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备受重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冯山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 然而,冯山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所处的时代,政治斗争激烈,官场腐朽堕落,许多正直之士受到排挤打压。冯山虽然身处官场,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魅力,这使得他在面对世俗纷扰时,内心仍然保持着一份超然与宁静。 在这种人生际遇下,冯山创作了这首《幽怀十二首 其二》。诗歌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复杂社会中保持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