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和 其二

标题包含
再和 其二
休向诗中恨不平,范滂留意在澄清。 烟霄鸿鹄飞将到,雷雨龙蛇蛰未惊。 声价得来知道长,穷愁消尽觉身轻。 荣途咫尺非难至,俯拾功名在此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对诗歌中的不平感到不满,要关注像范滂那样的人如何做到内心澄明。 仿佛有只鸿鹄在烟波浩渺的蓝天中翱翔,却未见那些蜇伏的龙蛇因雷声而惊起。 声名价值源于持续积累,彻底消除困苦会使人感觉身心轻松。 成功之路并非遥不可及,只需脚踏实地就能取得功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休向诗中恨不平”中的“不平”指的是冯山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2. “范滂留意在澄清”中的“范滂”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廉洁奉公、为民除害的官员,这里用范滂来比喻那些试图改善社会现状的人; 3. “烟霄鸿鹄飞将到”中的“烟霄鸿鹄”象征着有远大抱负的人才; 4. “雷雨龙蛇蛰未惊”中的“龙蛇”暗指潜在的恶势力,“惊蛰”意味着被惊动、行动; 5. “声价得来知道长”中的“声价”指声誉和地位,这句表示经过努力,一个人的名声和价值会逐渐提高; 6. “穷愁消尽觉身轻”中的“穷愁”指的是贫穷困苦的境况,这句表示摆脱了困境之后,人会感到身心轻松; 7. “荣途咫尺非难至”中的“荣途”指的是功成名就的道路,“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句表示成功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8. “俯拾功名在此行”中的“俯拾”表示很容易获取,这句表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再和其二”,表明是应和他人之作的第二次作品,但具体原唱题目已不可考。此诗抒发了作者志向高远、不畏艰难的决心与信心。首联起句以诗中之“不平”表达现实不公,紧接着提到东汉范滂(字孟博)尽忠报国、严于律己的精神,以此勉励自己面对困境时也要保持正义之心。颔联借鸿雁高飞、龙蛇待惊之势比喻自己追求理想的过程。颈联写出名声渐显的欣喜和对逆境终将过去的信心,尾联则表达了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只要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实现个人价值与功名的道路便近在咫尺。全诗情感热烈且富有哲理,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 其二》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冯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同时也见证了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 在冯山的生活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文人墨客众多,诗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冯山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普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代,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官僚腐败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冯山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了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他用诗歌揭露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