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和 其一

标题包含
再和 其一
莫厌诗筒来往频,闲中无物可怡神。 追回风雅篇篇好,炼尽襟怀日日新。 自笑支离多病客,更随憔悴苦吟人。 阳州不识英雄器,重问颜高借六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别厌烦频繁的诗筒交流,闲暇时没有什么可以愉悦心神。 每一篇都唤回了古人的优雅风采,每日都在精炼着襟怀之心。 笑话自己因为反复修改而疾病缠身,还跟随着憔悴不已的苦吟诗人。 在扬州没能赏识到英雄的才干,那么只能再次请向颜高借酒消愁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莫厌诗筒来往频:莫厌,不讨厌;诗筒,古人用来传送诗笺的竹筒。这里指频繁地相互赠答诗歌,表达对诗歌的热爱与投入。 2. 闲中无物可怡神:闲中,闲暇的时候;怡神,使精神愉悦。这句说在闲暇时找不到可以让自己愉悦的事物。 3. 追回风雅篇篇好:追回,回到过去;风雅,指《诗经·国风》中的美好诗篇;篇篇好,每一篇都很好。这句表达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认为每一篇都有一定的水平。 4. 炼尽襟怀日日新:炼尽,充分锤炼;襟怀,胸怀、心意;日日新,每日都有所更新,每天都有所进步。这句话表示每天都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5. 自笑支离多病客:自笑,自我嘲笑;支离,分散、破碎;多病客,身体不佳的人。这句话形容自己现在虽然身体状况不好,但依然坚持写诗。 6. 更随憔悴苦吟人:更随,继续跟随;憔悴,形容瘦弱的样子;苦吟人,专心致志、辛勤创作的人。这句表明自己愿意与那些用心创作诗歌的人为伴。 7. 阳州不识英雄器:阳州,古代的行政区域,位于今河南杞县;不识,不了解;英雄器,英雄的才能。这句指出自己在阳州并未被认识或赏识,表现出自己的失落和不甘。 8. 重问颜高借六钧:重问,再次请教;颜高,春秋时期的弓箭手,善于射箭;借六钧,借用颜高的力量,这里指提高自己的才情。整句话希望自己能像颜高一样提高自己的才华,以获得别人的认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再和其一”表示这是作者对所和诗的又一次回应。诗中的主题大致围绕诗歌创作、诗人品性以及友谊等方面展开。首句“莫厌诗筒来往频”为作者之口吻,即希望对方不要厌烦频繁的诗歌往来,以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紧接着的“闲中无物可怡神”意味着在闲暇生活中,只有诗歌能使人心情愉悦。接下来的诗句“追回风雅篇篇好,炼尽襟怀日日新”则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自励,表达了通过反复锤炼而使作品日益精进的愿望。 第五句“自笑支离多病客”中,作者自我调侃身体欠佳,但仍旧坚持写作,展现出一种坚韧的态度。第六句“更随憔悴苦吟人”则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心,与友人相互扶持的情感。结尾两句“阳州不识英雄器,重问颜高借六钧”是对友人的劝勉和鼓励,希望友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使目前不得志,将来也能得到赏识。整体来看,这首诗富有情感,意境深远,既是对友情的真诚表达,也是对自身信仰和追求的宣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 其一》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45年左右,正值北宋中期。当时朝廷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文人墨客们纷纷表达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在这个时期,冯山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他曾任侍郎、尚书等职,后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遭到贬谪。在流放期间,冯山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勉励,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创作。这使得冯山的诗歌风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北宋中期,社会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一方面皇帝努力振兴国家,选拔贤能之士;另一方面官僚腐败现象严重,党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山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士大夫,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重大。因此,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