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骏郎中文台
地接松扶绝塞边,星居人户种畬田。
语音高亢关中俗,风物萧疏剑外天。
一失覊縻生堡障,十分流运费刀泉。
闾阎谩作封侯计,几辈伻图到上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片土地紧挨着遥远的边境,星星点点的人家耕作在这荒芜之地。他们操着口音独特的中原方言,身处这天涯尽头的荒凉景象。一时的失误导致了边界争端与防御工事的修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换取和平。当地人妄想借此获得荣华富贵,而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到达皇宫呢?
去完善
释义
1. 松扶:指挺拔的松树,这里形容地势险要。
2. 绝塞边:指远离中原的边塞地区。
3. 星居人户:形容分散居住的农户。
4. 种畬田:畬田,开垦荒地,这里指农民在荒地上耕作。
5. 高亢:嘹亮,这里形容口音的特点。
6. 关中俗:关中指陕西省中部地区,这里指陕西地区的风俗习惯。
7. 萧疏:稀疏,这里形容风物的特点。
8. 剑外天:剑外,指四川一带,这里指四川地区的风光。
9. 失羁縻:失去控制,这里指战乱导致的地方割据。
10. 堡障:城堡,这里指军事防御设施。
11. 流费:浪费,这里指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
12. 刀泉:指战争带来的痛苦。
13. 闾阎:指民间,这里指普通百姓。
14. 封侯:古代诸侯受封土地,这里指追求功名。
15. 伻图:计划,筹划。
16. 到上前:走到皇帝面前,这里指向皇帝报告。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子骏郎中文台》中,诗人冯山描绘了一幅西北边塞的图景,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和地理环境。首联“地接松扶绝塞边,星居人户种畬田”,表达了边塞地区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以及当地人民分散居住、耕种的情景。颔联“语音高亢关中俗,风物萧疏剑外天”,揭示了边塞地区的独特风貌:口音高亢而古朴,景色苍茫而辽阔。颈联“一失覊縻生堡障,十分流运费刀泉”,表明了边塞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件,如为了保卫边疆而建立城堡,以及对水资源争夺所引发的纷争。尾联“闾阎谩作封侯计,几辈伻图到上前”,则揭示了边塞地区普通百姓对功名富贵的渴望,以及那些企图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边疆画卷,同时也揭示了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生活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子骏郎中文台》是北宋著名文人冯山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70年,正值北宋初年。在这段时间里,冯山以科举进入官场,担任了不少地方官员,积累了许多地方治理的经验。同时,他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文台、子骏等。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初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士大夫阶层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的治理与发展,形成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冯山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文人,他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因此,在这首诗中,冯山表达了与文台、子骏等朋友共同探讨学问,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的愿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