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张子立龙图知凤翔

标题包含
送张子立龙图知凤翔
公家济水源,爱蜀如蜀人。 公凡五入蜀,东峡西峨岷。 门生变交游,故旧成姻亲。 蜀味皆吾餐,蜀音即吾民。 潼川最后至,既至情亦均。 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 雍容如一家,笑语闻四邻。 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 举动出至诚,悠久疑为神。 诏书西出关,马首北向秦。 迟行客辞家,拥别儿恋亲。 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 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 滑台为公寿,公饮不过唇。 乐我奉公欢,荣虞适兹辰。 物色莽牢落,人情浩酸辛。 已辞尚可听,少驻双车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政府帮扶水资源,关爱四川如乡亲。 蜀地已历五次游,东西峡谷与峨眉。 结识许多朋友,老相识成为亲人。 熟悉四川美食,习听四川方言。 到达潼川为终点,情深意切俱佳良。 正义不需公权力,善行无需怜恤恩。 风度翩翩如一家,欢声笑语传四邻。 参拜寺庙时敬府,素面朝天赏雕刻。 行为出于真诚,时光荏苒感人深。 皇帝的诏书传往蜀地,北上秦国觅新路。 离别亲友独行客,家人抱头痛哭别。 回归朝野能大展宏图,眷顾蜀地了无因。 风吹弥勒花瓣舞,雨洗长平尘土净。 滑台祝福您长寿,公饮美酒仅沾唇。 幸有尊贤为我助兴,荣耀恰在今朝时。 景色苍茫气象新,人间辛酸泪满襟。 已过的话语仍可听,请放慢脚步驻足片刻。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公家济水源:指先生为官之地,如济水之源。 2. 爱蜀如蜀人:喜爱蜀地如同当地人一样。 3. 公凡五入蜀,东峡西峨岷:形容先生在蜀地的经历丰富,曾遍历蜀地的各个角落。 4. 门生变交游,故旧成姻亲:描述在蜀地结交的亲朋好友关系密切。 5. 潼川最后至,既至情亦均:潼川是成都的古称,表示最终抵达了成都,感情上实现了平等和谐。 6. 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表明先生对待恶人不需要使用刑罚,对待善良之人也不需要过于仁爱。 7. 雍容如一家,笑语闻四邻:形容在蜀地生活平静和谐,与邻里相处融洽。 8. 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作者自己经常去拜访张先生,观摩其工作,努力改进自身。 9. 举动出至诚,悠久疑为神:描述张先生的举止中表现出诚挚的情感,让人误以为有神奇之处。 10. 诏书西出关,马首北向秦:表示张先生奉诏离开蜀地,前往关中地区。 11. 迟行客辞家,拥别儿恋亲:描述离别的场景,分别的人依依不舍。 12. 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希望张先生回归朝廷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再访蜀地恐怕难以如愿。 13. 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描绘蜀地美丽的风光。 14. 滑台为公寿,公饮不过唇:在滑台为张先生祝寿,但他饮酒并不贪杯。 15. 乐我奉公欢,荣虞适兹辰:祝愿张先生能享受美好的时光。 16. 物色莽牢落,人情浩酸辛:描述离别时的景象,物品显得混乱不堪,人们的心情沉重。 17. 已辞尚可听,少驻双车轮:劝慰离别的人们,虽已道别但仍然可以聆听,希望车辆稍作停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龙图知凤翔的张子立,表达了对其关爱百姓、清廉无私的品质的赞美。诗人通过描述张子立在蜀地的生活,展现了其对蜀地的热爱与投入。诗中的“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传达了诗人对张子立的肯定,认为他能够公正对待善恶,让百姓感受到他的关爱。 诗人借“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表现出张子立的严谨和敬业,使他成为百姓心中的支柱。虽然张子立将要离开蜀地,但他给当地留下的影响依然深远。“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意味着诗人期望张子立回到朝廷后能有更大的作为,同时也流露出对蜀地未来的担忧。 结尾的诗句表达了对张子立离别的留恋和不舍,以及对他未来的祝福。全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张子立的敬仰和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子立龙图知凤翔》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4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朝廷政治腐败、官僚体系僵化,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仍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满腔的热情,努力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 在创作此诗时,冯山年仅30岁,正处在一个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国家和社会的诸多问题,渴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够在新的职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冯山还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虽然国家处于困境之中,但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冯山在这首诗中所要传达的正能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