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江安尉鲜于顷野翁
宝峰首相聚,锦屏袂一判。
音容阻良觌,岁月嗟易换。
我观潼江曲,君尉泸水岸。
到处逢酒徒,无人作诗伴。
南风洒襟袖,佳句适我愿。
汶蜀几万里,信息偶中断。
三轩风雅会,萧条各分散。
孤吟少俦侣,众喙易嘲囋。
念君同所嗜,路近声可唤。
唱酬实相眷,牵率岂辞惮。
亹亹郊籍心,无为簿书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宝峰初次聚会,宛如锦屏美女分别。
音容笑貌难以相见,感叹时光飞逝。
我在潼江河畔观望,你在泸水岸边任职。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见酒友,却无人陪伴写诗。
南风吹过衣袖,正好遇到你的佳句。
四川与山东相隔数万里,偶尔断信。
三个文人雅士的集会,如今各自分离。
独自吟咏缺少伙伴,容易被众人嘲笑。
想起你也是同道中人,距离不远可以呼唤。
彼此唱和是真正的友谊,邀请你不用顾虑。
你那研究古籍的心情,不要被琐碎的事务干扰。
去完善
释义
《答江安尉鲜于顷野翁》是一首描绘与友人分别后再聚的古诗。下面是每句诗的注释:
1. 宝峰:指美好的山峰,可能寓意着好友间的情谊。
2. 首相聚:指最初相聚的时候。
3. 锦屏袂一判:在华丽的屏风前分别。袂,衣袖,代指人;一判,指离别。
4. 音容:形容对方的容貌和声音。
5. 良觌:即好的相遇。
6. 我观潼江曲:我在潼江河畔观察。潼江,四川境内的河流。
7. 君尉泸水岸:你在泸水岸边当县尉。泸水,可能是长江上游的一段支流。
8. 酒徒:爱喝酒的人,这里可能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9. 南风洒襟袖:南方的风吹动着我的衣襟和袖子。
10. 佳句:指优美的诗句。
11. 汶蜀:古代的汶山郡和蜀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
12. 三轩风雅会:指以前三次的聚会。轩,屋子; 风雅,指有文化气息的活动。
13. 萧条各分散:朋友们各自离开,显得冷清。
14. 孤吟:独自吟诗。
15. 众喙易嘲囋:很多人一起说话容易嘲笑别人。
16. 念君同所嗜:想到你我有共同的爱好。
17. 牵率:意思是自愿承受劳累。
18. 亹亹:勤奋努力的样子。
19. 郊籍:田地的登记册。
20. 无为:没有作为。
21. 簿书:官府的文书档案。
去完善
赏析
《答江安尉鲜于顷野翁》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诗歌的热爱,展现了二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感共鸣。首联以“宝峰”和“锦屏”分别描绘了两人相聚的场景,强调了彼此间的亲密关系。颔联则抒发了因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导致友谊难再的情感,颈联则是用具体的地点来表现他们各自的生活境遇,有独处之时亦有群居之刻。接下来的两联,进一步表达了在茫茫人海中得遇知音的喜悦以及孤身在外时受到他人嘲笑的尴尬。尾联则以希望再次相聚、相互唱和为结,展现出诗人渴望消除隔阂、加深友情的愿望。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颇有意境的五言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江安尉鲜于顷野翁》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的推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冯山在当时是一个具有一定名气的文人,他的诗歌深受苏轼等人的赞赏。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因为对变法的不满而受到了一定的排挤。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于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冯山以江安尉鲜于顷野翁为喻,表达了对那些身处官场却不忘民间疾苦的人们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也是他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