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爱石堂

标题包含
爱石堂
双石非梓石,厥初置者谁。 埋没不知岁,复有贤者知。 王分逼汉邕,郑篆源秦斯。 今人竟未及,墨本收清奇。 文字相称古,铭记兼以诗。 铁画隐石骨,鬰屈蟠蛟螭。 李丞嗜奇古,见石喜且悲。 眈眈建华屋,落落刊丰碑。 尔来三十年,堂在石已移。 幸未仆作桥,上有车马驰。 缺折从瓦砾,叠为垣墙基。 一见丛筿间,若与平生期。 清泉去尘垢,始露金玉姿。 殷勤还兹堂,如母逢厥儿。 对以古书卷,环以秋竹枝。 胜舍结高义,出处相与随。 夷齐秉达节,颠沛不少亏。 岂事燕处玩,可为终身规。 嗟嗟石何有,三赏百见欺。 好恶凡在人,显晦若有时。 官满当舍去,弃置无复疑。 聊书告神物,为我当护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两块石头并非木质,它们的最初来历和安置者早已模糊不清。 深埋土中经历无数岁月,如今又因贤者的发现而重见天日。此二石受书法名家王羲之、郑虔之推崇,如同来自古代的珍稀宝藏。 字迹古老而典雅,篆刻着诗文。铁画的墨迹深藏石骨,如同蟠龙盘绕其中。 有李姓官员钟情于奇珍异宝,见到这两块石头既欢喜又感叹。于是兴建华丽的房屋,竖立庄重的丰碑。自那时起已有三十个年头,房子尚在,而石已挪移。还好它们没有被用作垫脚石供人踩踏,仍见证了来往的车马。 如今,破损的石片成为了瓦砾,被重叠起来当作围墙的基础。在一片竹林之中,再度目睹这些旧友,就像约好了共度此生。用水洗净尘土,终于展现出那掩藏的金玉之光。 于是精心照料这座宅子,像是母亲关爱孩子一般。室内摆放古书,窗外翠竹簇拥。心灵得到慰藉的高尚情谊,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高低起伏。伯夷、叔齐恪守真理,即使生活艰辛也坚定不移。这地方不适合闲居玩乐,却能作为人生的指向标。 尽管如此,石头本身并无意义,人们因喜好产生评价差异,这恰恰展现了生命的曲折变化。任期结束后就要离开此地,对此无需再犹豫疑虑。只想告诉你们,请珍惜这些神奇之物,它们会守护我左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双石:指的是两方砚石,此处指汉代收藏家黄休的故物。 2. 王分逼汉邕:王分,即东晋名士王羲之;汉邕,即东汉书法家蔡邕。 3. 郑篆源秦斯:郑篆,即郑玄的篆书;秦斯,即秦国宰相李斯的篆书。 4. 李丞:指当时的文人李愬,他在仁宗朝担任丞相等职务。 5. 丛筿:竹林。 6. 胜舍结高义:胜舍,指优裕的生活环境;高义,高尚的品质。 7. 夷齐:伯夷和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因不肯接受周朝的俸禄而饿死在首阳山。 8. 三赏百见欺:指人对事物的欣赏往往受到个人眼光的限制,有一种“一花一世界”的含义。
去完善
赏析
《爱石堂》是冯山的一首古诗,讲述了他对奇石的喜爱和珍视。诗中描述了奇石的发现、欣赏和传播的过程,以及他与奇石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描绘奇石的形象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为人生应该有所坚守,不为名利所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冯山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爱石堂》是南宋诗人冯山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在这一年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依然存在。与此同时,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仍然存在,这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一种焦虑和恐惧之中。 在这一时期,冯山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在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而辞官回乡。此后,他隐居于家乡的山林之间,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他并未完全忘却世间的烦恼,时常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活。 《爱石堂》这首诗正是冯山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的“爱石堂”是他家乡的故居,他以这座房子为寄托,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