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

标题包含
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
雪白霜猿久已灵,江山但觉有余清。 优游此地不常出,皎洁一身能自明。 高挂岂知神气王,仰看谁为骨毛惊。 因吟佳句成遗恨,安得风前闻啸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久经风霜的雪白猿猴已经相当灵巧,只觉得它让江山显得格外清新。 它悠闲地生活在这里,不轻易离开,全身皎洁如月,无须他人的照耀。 挂在树上的它让人感到尊严无比,仰头观看者无不感到震惊。 只因诗人的佳句使得其成为了遗憾,否则它们在风中会发出怎样的啸声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苗时中:人名,生平不详。 2. 子君:人名,生平不详。 3. 运判:官职名称,指负责转运的官员。 4. 亭溪:地名,位于中国某处。 5. 双白猿:两只白色的猿猴。 6. 雪白霜猿:形容两只白猿皮肤洁白如霜。 7. 优游:从容自在的样子。 8. 皎洁:明亮洁白。 9. 高挂:这里指白猿在树上栖息。 10. 神气王:形容白猿的气势非凡。 11. 仰看:抬头看向白猿。 12. 风前:风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雪白的猿猴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悠然自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生活安宁的向往。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视角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这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尤其是官僚腐败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冯山,本名吕渭,是当时的一位官员。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县令、御史等职位。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百姓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在《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这首诗中,他以双白猿为引子,描绘了山间田园的美景,同时也暗喻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在那个时代,官场腐败,民生疾苦。冯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官员,他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唤起人们的良知,关注民间疾苦。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