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夔守贾昌言礼宾
伯乐善相马,相内不相外。
造父善御马,御成不御败。
沙丘有病马,志远力未惫。
盘身怯泥土,俛首困草稗。
强起时奋迅,悲鸣輙喑噫。
驽骀倦相逐,童仆几见卖。
斯人一回顾,世俗始惊怪。
冀北有骏马,散蹄雨雹快。
去势驰灭没,朝荆暮燕代。
衔辔苟庸拙,道途足险隘。
斯人一駷手,千里瞬息届。
二者岂不伟,繄人而否泰。
相也命所系,御也才所赖。
名马世常有,伏枥固有待。
伯造不世出,古今重遭会。
相得互相起,两致一无碍。
所以马与人,功名各自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伯乐善于挑选好马,他关注的只是马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表现。
造父擅长驾驭马车,他在成功时驾驭得很好,但在失败时也会驾驭。
在沙丘这个地方,有一匹生病的马,虽然它的意志坚定且力量充足,但因为害怕泥污和草料不足,它的身体变得虚弱,无法站立。
这匹马每次试图站起来时,都会发出悲伤的鸣叫,这让那些疲惫不堪的驽马感到害怕,也让身边的童仆差点把它卖掉。
然而,当那个人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所有人都被震惊了。因为冀北地区有一匹骏马,它的马蹄就像雨滴和冰雹一样快速。它飞奔的速度让人难以捉摸,早上还在荆楚,晚上就到了燕赵。
虽然它的驾驭技术一般,但道路上的险阻却让它显得异常英勇。这个人一手控制缰绳,瞬间就抵达了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两件事都不是平凡的事情,但这都取决于人的选择和驾驭能力。好的马匹固然难得,但也需要有人发掘并驾驭它们。
在这个世界上,名声和成就总是相互依存的,伯乐于造父的结合,让他们的名声和成就达到了顶峰。所以,无论是马还是人,他们的名声和成就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去完善
释义
1. 谢夔:唐朝大臣,文学家,字垂之,今江苏宜兴人。曾任汴州刺史、秘书监等职。晚年辞官回乡,与弟冯伉游历山水,诗酒唱和。
2. 贾昌言:北宋大臣,字子美,今陕西泾阳人。历任尚书左丞、右丞等职,卒谥文忠。
3. 礼宾:古代接待宾客的礼仪制度。
4. 伯乐: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善于识别千里马。
5. 相内不相外:指伯乐识马重在马的内在品质,而不仅仅看重外表。
6. 造父:周穆王的车夫,善于驾驭马匹。
7. 沙丘:地名,位于今河北广宗县境内,秦始皇病死于此。
8. 病马:指千里马因长期劳累而生病。
9. 志远力未惫:指病马虽然疲惫但仍有远大志向。
10. 盘身:形容病马蜷缩身体。
11. 俛首:低头。
12. 奋迅:奋起前进。
13. 悲鸣:悲伤地嘶鸣。
14. 喑噫:低声哀鸣。
15. 驽骀:劣马,比喻平庸之人。
16. 冀北: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古时候是良马产地。
17. 雨雹快:形容马奔跑速度极快,如同冰雹般迅猛。
18. 灭没:消失不见。
19. 童仆:家僮,奴仆。
20. 冀北有骏马,散蹄雨雹快:冀北地区有很多优秀的马匹,它们的马蹄飞快,就像冰雹一样迅速。
21. 朝荆暮燕代:早上还在荆地,晚上就到达了燕地和代地。这里用来形容马的速度之快。
22. 庸拙:才能平庸。
23. 道途:道路。
24. 险隘:险要的地方。
25. 速:快速抵达。
26. 二者:指伯乐和造父。
27. 否泰:命运的好坏。
28. 相也命所系:伯乐的命运与相马的能力息息相关。
29. 御也才所赖:造父的才能取决于驾车的技巧。
30. 伏枥:马匹在槽中休息。
31. 伯造不世出:伯乐和造父这样的杰出人物并非时时都能出现。
32. 遭会:相遇,相逢。
33. 相得互相起:伯乐和造父相互成就,共同提高。
34. 两致一无碍:两者都能达到目的,互不阻碍。
35. 所以:因此。
36. 马与人:千里马与伯乐、造父之间的关系。
去完善
赏析
《谢夔守贾昌言礼宾》是一首借马喻人的诗,冯山通过对良马的赞美和不幸之马的同情,以及伯乐于寻良马、造父善于驭马的描绘,引出了人与马的相互成就。全诗表达了只有善于发现人才并充分发挥其才能的领导者和驾驭好自己命运的实干家,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彼此相辅相成,共成大业。诗人通过这匹马的故事强调了善于发现并用好人才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夔守贾昌言礼宾》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此时的诗人冯山正生活在士人阶层,有机会接触到高级官员。他因才华出众而被举荐,后又因为直言不讳的个性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官场上并未获得极大的成功。但冯山的这种性格也让他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同谈论时事、抒发情怀,这也为他的诗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朝,由于重文轻武的政策,文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士人们纷纷投入科举考试,希望通过科举步入仕途。而当时的科举制度相对公平,使得很多出身寒微的人得以崭露头角。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冯山的成长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成为了宋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