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范亦颜圣邻同年集后
圣邻生西南,豪杰如山东。
倜傥负奇节,脱身起蒿蓬。
文章学西汉,不作雕篆工。
东京太学生,议论倾群公。
高适游大梁,马周隐新丰。
酒酣吐素蜺,意气横烟空。
翻身落州县,束手如儿童。
无人解秋隼,摩天看飞冲。
黄鹤垂两翅,饮啄鸡鹜笼。
始知命使然,甘作冥冥终。
资阳数尺坟,万事随秋风。
相从嘉祐初,击发每儿蒙。
死生虽云异,坎坷略已同。
然犹有子弃,孤芳秀珍丛。
慷慨悲父书,收拾尘土中。
兰山四百首,玉佩清玲珑。
余文隐圭璧,夜气如长虹。
古人身后名,乃是不世功。
蜀士志不朽,存者唯卿雄。
有子兼斯名,昔否今始通。
聊书附篇末,相与传无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
我的邻居来自四川西南部,豪情壮志如同山东好汉。
他们洒脱不羁,靠才华脱离贫困生活。
他们的文章学习西汉风格,不做矫揉造作的雕饰。
在东京太学读书时,他们的议论折服了所有人。
高适在大梁游学,马周在新丰隐居。
他们饮酒畅谈时抒发豪情,其气势直冲天际。
后来却沉沦于县州之地,束手无策仿佛孩童。
没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才华,就像天上的雄鹰被束缚在鸡笼之中。
或许这就是命运使然,甘愿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像那资阳县里的几尺坟墓,一切都随风而逝。
我们相识于嘉祐初年,每次谈论都激发出各自的激情。
虽然生死有别,但我们都历经坎坷。
然而依然有人被埋没,就像孤芳自赏的珍贵花草。
感慨于父亲的信念,它们至今仍然掩埋在尘埃之中。
我珍藏的四百首诗作,仿佛是清雅的玉器。
其他诗篇则如圭璧般隐匿于世,只有在夜间才显露光华。
古人的身后之名,是他们莫大的成就。
四川的士人渴望不朽,如今留存下来的只有你的英名。
愿你有子嗣继承这份荣耀,改变过去的困境。
我将这段文字写在末尾,希望与你共享这份永恒。
去完善
释义
《题范亦颜圣邻同年集后》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注解:
1. 圣邻:指范亦颜,字圣邻,北宋人,与作者为同年进士。
2. 西南:泛指中国西南部地区。
3. 豪杰:才能出众的人。
4. 山东:古代对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的称谓,包括今天的山东省在内。
5. 倜傥:洒脱不拘。
6. 奇节:特殊的品格。
7. 脱身起蒿蓬:离开贫贱地位,进入官场。
8. 西汉:指汉代的诗文风格。
9. 雕篆工:指过分雕琢的文风。
10. 东京太学生:指当时的学者文人。
11. 议论倾群公:在论辩中压倒众人。
12. 高适游大梁:唐代诗人高适曾游历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
13. 马周隐新丰:唐太宗时名臣马周曾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一带)隐居。
14. 素蜺:高空中的白色长虹。
15. 秋隼:指秋天飞翔的鹘鸟,比喻才德出众的人。
16. 黄鹤:传说中的仙鹤。
17. 饮啄鸡鹜笼:形容屈居下位,不被重用。
18. 命使然:命运的安排。
19. 冥冥:指死亡。
20. 资阳:四川资阳市。
21.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
22. 击发:激发,引起共鸣。
23. 子弃:指儿子舍弃父亲的教诲。
24. 珍丛:珍贵的人才。
25. 父书:指父亲的教诲。
26. 尘土中:比喻民间。
27. 兰山:此处疑指作者的家乡或居住地。
28. 四百首:表示数量众多。
29. 玉佩清玲珑:形容诗文优美。
30. 余文隐圭璧:指自己的诗作未被世人所知。
31. 夜气如长虹:形容才情横溢。
32. 不世功:非凡的功业。
33. 蜀士:四川籍人士。
34. 志不朽:立志成就伟大的事业。
35. 存者唯卿雄:指范亦颜能继承父亲的遗志。
36. 有子兼斯名:指范亦颜的儿子也能继承父亲的才学和名声。
37. 昔否今始通:以前没有实现的目标现在终于实现了。
38. 聊书附篇末:随意写几句话作为这首诗的结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范亦颜”和“圣邻”都指北宋诗人范祖禹。作者用词造句精炼而富有意象,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范祖禹的生平经历、才华横溢和人格魅力。整首诗以汉代文章为切入点,逐渐过渡到东京太学生的辩论场景,期间穿插了范祖禹如同高适和马周般的豪情壮志。然而,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落难时范祖禹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诗的最后部分提到范祖禹的作品价值,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这首诗把范祖禹的人生事迹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范亦颜圣邻同年集后》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冯山正值青年时期,他刚刚步入官场,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他的朋友范亦颜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当时的北宋朝廷正处于盛世,社会繁荣稳定,人们生活富足。然而,这也导致了官僚腐败、奢侈之风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山和范亦颜等年轻官员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不良风气,为国家和人民谋求更好的未来。
这首古诗反映了冯山与范亦颜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努力最终没有改变整个时代的风气,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