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半夜风威壮,今朝瑞雪呈。
徊翔如有待,附著不胜轻。
叠叠云筛下,番番雨簇成。
雕鑴非众巧,融结似无精。
河汉潜欺没,乾坤欲混并。
漫空虽结白,触处已纵横。
枯茂全妆出,洼隆一概平。
参差相掩覆,散乱或逢迎。
远岫依稀失,高松独自荣。
光明通鬼穴,肃杀下天兵。
挥霍偏随马,凭陵或遶城。
威棱生剑戟,物色俨冠缨。
楼阁危将堕,乌鸢噤不鸣。
岩封蹲豺起,岸断蛰龙惊。
地轴犹疑折,林梢不易擎。
秾寒排瘴毒,和气入春耕。
虽学峨峨势,其如薄薄名。
暗销知地暖,坐对觉神清。
交互当门舞,玲珑照眼明。
味宜茶品试,力与酒权争。
佳景谁能赏,幽吟似有情。
开罇烦点缀,喣笔为题评。
旧说三农庆,量深一尺盈。
忧民心正切,击缶助欢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午夜寒风壮烈,今朝瑞雪纷呈。
鸟儿飞翔期待,轻轻附着枝头。
层层雪花飘落,春雨簇拥而生。
雕刻精细如画,天地仿佛浑然天成。
河汉似乎消失,乾坤即将交融。
漫天皆白,四处分散。
枯枝茂叶尽显,低洼隆起皆是平坦。
错落有致,散乱相逢。
远山若隐若现,高松独自茂盛。
光明降临,肃杀之气犹如天兵。
潇洒跟随马蹄,环绕城市。
气势磅礴,物色光鲜。
危楼欲坠,乌鸦无声。
悬崖有豺踞,河岸断流,蛰龙惊醒。
大地仿佛被折断,林木不易承受。
驱散寒冷,迎来春日和煦。
虽然学得美景,却名声不显。
暗中消融,感觉温暖,静坐而神清气爽。
雪花在门前飞舞,玲珑照亮眼睛。
适合泡茶品味,力量可媲美美酒。
美好景象无人共赏,幽幽咏叹颇有情意。
开樽增添情趣,下笔赞美。
昔日说农人欢庆,雪深一尺也欣喜。
忧国之心急切,击缶以助欢声。
去完善
释义
1. 风威:指风的威力。
2. 瑞雪:吉祥的雪。
3. 徊翔:在空中回旋飞翔。
4. 附著:附着在某物体上。
5. 胜轻:十分轻盈。
6. 云筛:像用筛子筛过的云彩般。
7. 雕镌:雕刻;刻画。
8. 河汉:银河;天河。
9. 乾坤:天地间;六合之间。
10. 漫空:漫天。
11. 枯茂:植物的生长情况,有的枯萎,有的茂盛。
12. 洼隆:地势高低不平。
13.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14. 掩覆:覆盖;遮盖。
15. 散乱:分散零乱。
16. 远岫:远处的山峰。
17. 高松:高大的松树。
18. 鬼穴:鬼的洞穴,这里形容阴暗的地方。
19. 天兵:天上的兵士,这里指雪。
20. 挥霍:形容雪飘洒的样子。
21. 凭陵:逼近;靠近。
22. 威棱:威势;威严。
23. 剑戟:古代兵器,这里比喻雪花飘落的样子。
24. 楼阁:房屋的通称。
25. 危将堕:房屋似乎要倒塌。
26. 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指鸟类。
27. 噤不鸣:因为寒冷而不敢出声。
28. 岩封:封闭在岩石中。
29. 蹲豺:蹲伏的豺狼。
30. 蛰龙:冬眠的龙,这里形容河流冻结。
31. 地轴:大地的轴心,这里形容大地。
32. 秾寒:严寒。
33. 排瘴毒:排除瘴气和毒气。
34. 和气:温和的气,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35. 攻守兼备:既能防守又能进攻,这里形容雪的各种形态。
36. 幽吟:低声吟唱。
37. 题评:评论;评定。
38. 三农:农业生产的三个方面,包括耕种、收割和储藏。
39. 击缶:敲击瓦罐,这里形容农民庆祝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咏雪》是唐代诗人冯山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雪花、积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雪中的世界。这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联“半夜风威壮,今朝瑞雪呈”,描述了风雪交加的夜晚,预示着次日将有一场大雪降临。
颔联“徊翔如有待,附著不胜轻”,写雪花的轻盈飘逸,如同在等待降落,轻轻附着在地面、枝头。
颈联“叠叠云筛下,番番雨簇成”,表现了雪花层层叠加的景象,以及它们在雨中凝结的过程。
尾联“忧民心正切,击缶助欢声”,则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希望这场大雪能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
整体来看,《咏雪》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雪中的世界,既有雪的形态之美,又有雪中的生机盎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雪》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冯山的杰作,创作于公元980年左右。在那个时期,我国正处于五代十国向北宋过渡的阶段,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纷争。
当时,冯山受到皇帝的重用,担任尚书郎的职位。尽管他在朝中地位较高,但内心却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忧虑。一方面,他看到皇帝对文人士大夫的优待,另一方面,他也担忧着社会的安宁和国家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山写下了这首描绘雪景的诗歌。诗中以“昨夜”和“今朝”分别描绘了雪中的美景和新年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同时,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