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杞省句赴阙
使轺西走奉军期,万货泉流向武威。
才伴江声关外去,又随秋色日边归。
千寻蜀岭供吟藁,一道秦川照锦衣。
莫叹奔驰伤浩气,出群鸿雁已高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令车向西驶向军队集结地,无数的商品流通至武威之地。伴随着江河之声远去,然后随秋天的景象回归天边的家园。远方的蜀山提供了无数的诗篇灵感,而秦川则照亮了华丽的锦衣。不必因为奔波劳碌而感到悲伤,因为就像一群大雁已经高高飞翔在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使轺:古代使者所乘的车。这里指前往军中的使者。
2. 西走:向西行。
3. 军期:军事任务或军事行动的时间表。
4. 万货泉流:货物丰富,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5. 武威:古代地名,位于甘肃省中部。这里指边关地区。
6. 江声:江河的声音。这里指长江。
7. 关外:指嘉峪关以西的地区。
8. 秋色:秋天的景色。这里指边疆风光。
9. 日边:太阳的旁边。这里指京城。
10. 千寻蜀岭:形容蜀地的高山峻岭。
11. 吟藁:指诗稿。藁,草茎,这里代指纸张。
12. 一道秦川:一条连接关中与四川的道路。
13. 锦衣:华丽的衣服。这里指官员的服饰。
14. 奔驰:迅速行进。
15. 浩气:豪壮之气。
16. 出群:出众,超出一般。
17. 鸿雁:大雁。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李杞省”可能是个人名,而“句”字则可能表明这首诗是以古文书写的。全诗通过一系列富于寓意的场景描绘了这位名叫李杞省的使者所要前往的目的地和他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诗人用“使轺西走奉军期”这句来形容这位使者离开的情况,意味着他已经接受了任务,准备出发。接下来的两句“万货泉流向武威,才伴江声关外去”是描述这位使者要去的地点。武威在古代属于边陲重镇,为防御外敌所设,这里的货物都代表着军事战略物资的流动。在诗人看来,这位使者将与江声为伴,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越千里到达他的目的地。
然后,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转向这位使者的内心世界。他担心这位使者可能会因为旅途的疲惫而感到忧伤,但同时他也希望这位使者能像秋天的雁子一样,飞得更高更远。在这里,诗人使用了象征手法,以秋雁代表了这个使者在困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精神。
最后,诗人用“千寻蜀岭供吟藁,一道秦川照锦衣”这两句来表达他的期许。他希望这位使者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心,无论前方有多少险阻,都要坚持下去。这样的毅力和决心将使他在未来的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使者的期许和祝愿,也展示了他对这个使命的理解和支持。在诗歌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这位使者的形象,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杞省句赴阙》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末期,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
在这个时期,冯山作为一名文人,生活相对安逸。然而,他也关注着国家时事,期望能够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这可以从他的诗作中看出,他善于抒发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在同时间段内,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许多有才学的人得以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李杞省句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位贤能之士,他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即将赴京履职。冯山为此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表达他对李杞省句的敬意和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