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观
横江耸孤峰,陟巘访山境。
修廊转空曲,古殿冠绝顶。
汉柏抚骨立,唐碑独孤挺。
高踞自轩豁,遐追若俄顷。
长生尽室来,避世或箕颖。
逍遥奚所适,遗事传缑岭。
药岩已无灶,烟云但枯井。
风前凡几过,物外初一省。
清风谁与游,高步跼难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大江旁屹立着一座孤峰,攀登山顶探寻山间秘境。
沿着曲折的走廊前行,古老的殿堂屹立于山顶之巅。
抚摸汉代的柏树,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唐代的石碑依旧独立不倒。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仿佛一瞬间就能追寻到遥远的踪迹。
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们纷纷涌来,也有人隐居于此如同山林中的隐士。
随心所欲地生活,往事如同传说的缑岭一般。
药岩石穴已经没有了炉灶,只有烟云缭绕在那口枯井周围。
风吹过时,我经过了许多地方,却在尘世外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能与谁共享这清风呢?我的脚步难以跨越这高山峻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丰都观:位于四川省苍溪县东十里的地方,原名“紫阳观”,后改名为“丰都观”。
2. 横江:指长江上游一带的支流嘉陵江。
3. 孤峰:形容山峰独立,不与众山相连。
4. 陟巘:攀登险峻的山峰。
5. 修廊:长而宽的走廊。
6. 空曲:弯曲幽深的地方。
7. 古殿:古老的殿堂。
8. 汉柏:汉朝时期的柏树。
9. 骨立:形容树木瘦削的样子。
10. 唐碑:唐朝时期的石碑。
11. 高踞:居高临下的地势。
12. 轩豁:宽敞明亮。
13. 遐追:追溯往事。
14. 长生尽室:道家修炼的场所。
15. 避世:远离世俗纷争。
16. 箕颖:古代隐士的代称。
17.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8. 遗事:过去的事情。
19. 缑岭:传说中王子乔乘鹤升天之处。
20. 药岩:炼丹的岩石。
21. 烟云:烟雾和云彩。
22. 枯井:废弃的水井。
23. 凡几过:屡次经过。
24. 物外:超脱尘世之外。
25. 初一省:初次省悟。
26. 清风:高尚的风尚。
27. 高步:迈着大步。
28. 跼:弯曲,屈伸。
29. 难骋:难以施展。
去完善
赏析
《丰都观》是一首描绘诗人登山访古、抒发感慨的佳作。诗的开篇“横江耸孤峰,陟巘访山境”描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敢攀登山峰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修廊转空曲,古殿冠绝顶”进一步展现了丰都观的建筑之美。随后,“汉柏抚骨立,唐碑独孤挺”中的“汉柏”“唐碑”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时间的感叹。
“高踞自轩豁,遐追若俄顷。长生尽室来,避世或箕颖。”这两句表示人们来到丰都观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同时也有人选择远离世俗纷扰,隐居于山林之中。
“逍遥奚所适,遗事传缑岭。药岩已无灶,烟云但枯井。”描述了丰都观内曾经的繁华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最后两句“风前凡几过,物外初一省。清风谁与游,高步跼难骋。”意味着诗人感慨岁月沧桑,人事如梦。他也期望能像古人那样与清风为伴,畅游天下,但又觉得现实难以实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丰都观》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冯山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对时代的风貌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冯山的青年时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让他对未来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尽管如此,冯山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寻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冯山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在这首《丰都观》中,他以观察者和叙述者的身份,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通过对丰都观这一宗教场所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丰都观》这首古诗展示了冯山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