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希元承诏堂希元惠诗因次其韵

标题包含
寄题希元承诏堂希元惠诗因次其韵
鸑鷟峰前旧隐亭,仙翁曾此被弓旌。 云山每恨未能到,松桂向人如有情。 共把清尊惭北海,更听余论学南荣。 何须酩酊为真赏,归袖琼瑰已自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凤凰山前的隐士亭,仙人曾经接受召唤。 经常遗憾不能到达那云雾缭绕的山川,松树和桂树看起来有情有义。 共同举杯敬谢北海的宾客,聆听南方才子的讨论。 并不需要沉醉其中来欣赏美景,因为在回家的路上,衣服里已经装满了美玉般的回忆。
去完善
释义
1. 寄题:指赠送给某人的诗篇或书画。 2. 希元承诏堂:此处应为人物名,寓意应诏之意。 3. 鸑鷟(yuè zhuó):凤凰一类的神鸟。 4. 弓旌:弓,喻指帝王的征召;旌,旗子。 5. 清尊:意为清雅的酒杯,后常用来借指饮酒之事。 6. 北海:指孔融。这里用孔融的酒量来比喻对方。 7. 南荣:指南荣趎,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到的人物。 8. 酩酊:形容醉得相当厉害。 9. 琼瑰:珍贵的宝石,这里代指美好的诗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诗。诗人冯山以寄题的方式,表达对希元承诏堂的赞美和对希元的敬意。诗歌的前两句描述了仙翁曾经在此受到弓旌之赐的场景,寓意着这里曾是高人雅士聚集之地。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云山的向往和对于松桂有情般的欣赏。第五、六句则讲述了与希元共同品味美酒、倾听他的高谈阔论的过程。最后两句指出,并不需要借助醉酒来领略这里的美好,因为归来时袖子里已经装满了琼瑰之美。整首诗意境优美,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友人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希元承诏堂希元惠诗因次其韵》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冯山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太宗至宋度宗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为士人提供了更多进入政界的机会。冯山作为一名文人,也积极参与科举考试,但未能进士及第。尽管如此,他依然以才学闻名,受到时任四川制置使程松的赏识,成为其幕僚。 在出任四川制置使期间,程松组织编纂了《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籍,传承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冯山在此背景下,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徐锴、李观、赵雍等。他们共同切磋诗词歌赋,探讨人生哲理,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冯山的生活充满波折。他曾因战乱而流亡,也曾因病痛困扰。然而,正是这些人生经历,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抒发心中感慨。在这首《寄题希元承诏堂希元惠诗因次其韵》中,冯山通过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