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之才浮萍
潇洒春容静,飘摇水性柔。
根从何处起,身任此生浮。
得地轻依托,随波旋去留。
潢污深不采,溟渤望空悠。
花蕊看还落,蕉心久未抽。
岂知经夜雨,便欲障江流。
晚入吴歌唱,晴邀汉女游。
翠连芳草渡,寒映绿杨楼。
碎剪神工巧,平铺泽国幽。
微躯焉足道,浪迹更谁收。
踏破闲行鹭,冲开暖上䲡。
但能知委顺,何用校稀稠。
谩欲通河汉,宁虞践马牛。
迸从菱芡密,如把芰荷揉。
寂寂苔成阵,纷纷芥作舟。
屈骚遗故事,湛赋壮前猷。
蛙跃沾双股,龟行蔽六眸。
联居如有守,远近亦无求。
别浦千重恨,吟塘万点愁。
生涯随所寓,细域浩难筹。
野色宜茶灶,仙姿泛酒瓯。
清芬传涧沚,余思满汀洲。
暗与莼丝结,多为荇蔕钩。
岂专嬉雁鹜,自可覆蛟虬。
助赏名园侧,含凄古道周。
纡回差胜梗,汨没尚怜沤。
赴急如趋市,逢枯类转沟。
吉祥兴霸业,美荐格神休。
为爱常青眼,难题几白头。
新篇盈巨轴,牵强岂能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盛开的花朵依然宁静美丽,水性的柔弱却自由飘逸。它们的根部从何而起?它们在水面上漂浮,跟随波浪流动。有的在清澈的溪流中摇曳,有的在广阔的海洋中徜徉。虽然有些花瓣凋谢,香蕉树的心尚未展开,但是风雨过后,新芽就要怒放。夜晚时分,悠扬的歌声传遍四方,晴天时候,人们欢快畅游。芳草桥边,绿树楼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些自然的美景像是被精心剪裁,又如同在大地上铺陈。我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的行踪又能被谁决定呢?我只是那偶尔经过的白鹭,或者温暖水流中的鱼。我只想顺从自然,并不在意自己身处何地。我本想在河中畅游,但却常常误入马牛的领地。但无论怎样,我都只是这片广袤世界中的一员。安静的时候,我就像那些长满了苔藓的地方;活跃的时候,我就像那些飘荡着菜花的河流。楚辞留下许多往事,而我在这世界里自在前行。 青蛙们在我面前跳跃,乌龟们从我身边走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期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我只是在这里,陪伴着这充满诗意的池塘,与远处的水声共鸣。生活就在这片土地上,广阔无边。我用茶壶装满大自然的味道,用美酒浇灌着我心中的快乐。花香弥漫在小溪旁,思绪填满了每一寸土地。我不禁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那时的我们共同度过。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惬意,无论是曲折的小径,还是沉没在水里的水泡。我有幸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这让我感觉无比幸运。我希望我的生活充满了喜悦,而不是无尽的忧虑。我愿意以这种姿态,让世人欣赏我的存在。即便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我也愿意坚持到底。我会勇往直前,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去完善
释义
1. 和徐之才浮萍:这首诗是诗人冯山在和朋友徐之才一起欣赏浮萍时所作。"和"在此处表示应和、唱和。
2. 潇洒春容静,飘摇水性柔:描述浮萍的外观,洒脱而安静,轻盈而柔和。
3. 根从何处起,身任此生浮:描述浮萍的形态,没有固定的根部,随着水波漂浮。
4. 得地轻依托,随波旋去留:浮萍在得到水面后会轻轻附着,随着水波流动,时而停留,时而离去。
5. 潢污深不采,溟渤望空悠:描绘浮萍所处的景象,既有浑浊的水域,也有广袤的海洋。
6. 花蕊看还落,蕉心久未抽:指浮萍的花朵绽放后又凋落,而果实迟迟没有长出。
7. 岂知经夜雨,便欲障江流:描述浮萍在夜间降雨后,会聚集在一起,阻挡水流。
8. 晚入吴歌唱,晴邀汉女游:形容浮萍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姿态,夜晚低垂,晴天昂扬。
9. 翠连芳草渡,寒映绿杨楼:描述浮萍在水面上形成的绿色倒影,连接了岸边的草地和河畔的柳树。
10. 碎剪神工巧,平铺泽国幽:称赞浮萍的形状独特,像是用剪刀精心剪出的,它们在水面上铺开,使水泽显得宁静而深邃。
11. 微躯焉足道,浪迹更谁收:表示浮萍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2. 踏破闲行鹭,冲开暖上䲡:描述白鹭和鱼在浮萍间穿行,打破了它们的宁静。
13. 汨没尚怜沤:意为被淹没的水泡仍然值得怜悯。这里用来比喻浮萍尽管生活艰辛,但仍有其存在价值。
14. 吉祥兴霸业,美荐格神休:祈求吉祥带来繁荣昌盛,美好的荐举使神仙感到愉悦。
15. 为爱常青眼,难题几白头:诗人希望自己能保持年轻的心态,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困扰太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浮萍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首句“潇洒春容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强调了浮萍从容优雅的形象;接下来的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浮萍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展示了其漂浮不定但又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此外,诗人还将浮萍比作世间众生,传达了顺应自然、不必过分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描绘浮萍在不同情境下的形象,诗人亦表达出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既有哲理性的思考,又有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描绘,堪称古代咏物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徐之才浮萍》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间的宋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作者冯山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在朝为官,后因事遭贬,流落民间。
在这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政治黑暗。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贪图享乐,重用奸臣蔡京、童贯等人,使得朝政腐败,百姓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山深感忧虑,但他又无法改变现实,只好将自己的感慨寄托在诗歌之中。
冯山在流落民间期间,看到了许多民生疾苦的现象,如“浮萍”一样飘摇不定的生活。他在《和徐之才浮萍》这首诗中,以浮萍为象征,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时政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使生活再困苦,也要坚韧不拔,如同浮萍一样顽强地生存下去。
去完善